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冀教版第一册冀教版第二册冀教版第三册冀教版第四册冀教版第五册冀教版第六册冀教版第七册冀教版第八册冀教版第九册冀教版第十册冀教版第十一册冀教版第十二册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冀教版九年级上册冀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教材理解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材分析
By: 张雅菲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江南水乡绍兴的水、船、桥、人之间和谐的美,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感情。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展现文字中描写的情境,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材分析:
  作者抓住了“绍兴的船,绍兴的桥”这两个典型事物,用充满韵律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石桥飞架,流水人家,乌篷穿梭;通过充满乡土气息的童谣、谜语,坐船、过桥的独有“规矩”让我们领略到水乡孩子那一份独特的生活情趣。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真是“一方秀丽水,养育一方灵性人”。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开篇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绍兴,带到了乌篷船边,带回了童年。
  紧接着作者又介绍了“上了绍兴特有的乌篷船要脱鞋,再不许动,坐着可以,躺着也可以,就是不准晃动。”的独特规矩。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这“再不许动”的“规矩”过于苛刻,可随着作者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正是这份束缚,让孩子那份不安分的心沉寂下来,静静地欣赏、用心地感受“水好清啊,风好香啊”;聆听柳条滑过篷顶的簌簌声响、潺潺潺潺的水声、嘎吱嘎吱的桨声;欣赏江面随水漂走的片片桃花瓣儿、看到“暗下来了,暗下来了,这是进了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了桥孔了。”作者用细腻地笔触让我们时时感受着一个孩子眼中江南水乡的清新与明丽,享受着水乡那分独有的灵动风情,体会着水乡孩子坐在乌篷船上,尽兴观赏美景,不时进桥出桥时的惊喜,领略到那分发自心底的赞赏与欢呼,让我们于“不许动”的静止之中感受到的一份心底涌动出来的冲动与快乐。面对此情此景,先前觉得的那份“不许晃动”的苛刻“规矩”带来的是不再是不舒服,而是一份涌动于心、流动于情的快乐。而最让孩子们敬畏的那位“粗糙的大手”“黝黑黝黑、脚底长满老茧,一年四季不穿鞋”的船夫,一句流淌于童心的话语——“技巧一点儿也不亚于杂技演员”,则形象地反映出一个孩子心中最深的崇拜,相信此时孩子心中最想的就是成为“船夫”,那就可以尽情地穿过绍兴的五千座桥,尽兴地进进出出桥孔。在作者的笔下,流动地乌篷船、静止不动的孩童、黝黑娴熟的船夫与小桥流水如画风景融合得那般自然,一幅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让我们为之沉醉。
  感受过绍兴的船,作者又把我们带入了绍兴的桥。但是作者并没有对绍兴桥做过多的介绍,依旧通过水乡特定的民俗——上下桥的“规矩”随他走进了绍兴那五千座桥。“上桥了,不要东张张西望望,慢慢走,不要跑;下桥了,不要左推推右搡搡,缓缓走不要跳。这样,一座桥你平平安安过来了”同坐船那份相对苛刻的“规矩”相比,上下桥的“规矩”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一份长者的“唠叨”,反复品读,细细品味,就会多一份感动,增添一份温暖。“如果你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上船的,等你穿过绍兴的五千座桥,你已经可以念小学一年级了!”“等你走完了绍兴的五千座桥,你已经长到可以念三年级了。”这两句不仅让“绍兴的五千座桥”多了一份感性,更让我们体会到水乡孩子那份独有的生在水边、行在桥上的成长经历,那份特有的“上下桥”的“规矩”所带来的于缓缓行走中体验慢慢成长的生活情趣。
  作者描述绍兴的船时,孩童、渔夫与乌篷船浑然一体。同样作者在描绘绍兴的桥时,那群“住在桥脚下的有福气的小朋友”,更令人神往!因为在美妙的黄昏时刻,那些“刚从水里爬出来的孩子,匆匆地吃完晚饭,去听奶奶讲奶奶的奶奶讲过的老故事。”
  最后的关于桥的谜语不仅与开篇的童谣相呼应,更是尽现了水乡孩子的童真童趣,真是“船载水乡意,桥载故乡情”啊。
  本文作者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运用叠词,不断出现的对偶句式,不仅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使文章具有一种韵律美感,使我们在诵读之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江南那份特有的风情,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独有的童真童趣。可以说,在作者的眼里,“绍兴的船、绍兴的桥”是风景,是诗话,更是童话。
 
   [2009-02-1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