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教科版第一册教科版第二册教科版第三册教科版第四册教科版第五册教科版第六册教科版第七册教科版第八册教科版第九册教科版第十册教科版第十一册教科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快乐读书屋六 教材理解
《黄山云海》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快乐读书屋 六  黄山云海

  教材说明

  〔解题〕
  黄山乃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其风景奇丽名闻世界,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看过黄山,天下无山”的说法。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本文描写的就是其中一绝———云海。

  〔结构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黄山云海之神秘莫测,奇丽诡谲,抒发了对黄山美景由衷的赞美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对黄山的印象:除了画卷和照片上的美景之外,其他都是空白。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我”所见到的黄山云海。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游黄山。
  第二层(第3~5自然段),写“我”惊喜地看到了黄山一绝———云海。
  第三层(第6自然段),写黄山云海之神秘莫测,诡谲奇丽,千姿百态。
  第四层(第7~8自然段),写黄山云海之奇。
  第五层(第9自然段),赞美云海,赞美黄山。

  〔语意理解〕
  “然而,我对黄山的印象,除了那些画卷和照片上的美景外,其他都是空白的。”
  只凭画卷和照片,断难领略到黄山美景之神妙。这句说明作者对有关黄山景色的相关信息了解得并不多,为下文描写看到云海时的惊诧做了铺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踏上了登黄山的路。”
  简洁的过渡,将读者视线引入黄山之景。
  “在我的记忆中,画册上的松石一个个总是俊秀挺拔的,而眼前的这些松石虽然也有挺拔之感,却总显得有些朦胧,而且多了几分神秘的韵味。”
  现实中的黄山松石与画册上的感觉不大一样,显得“朦胧”、“神秘”、有“韵味”,这种感觉令作者迷惑,这为下文描写看到云海,解开疑惑做了铺垫。“韵味”,情趣,趣味。
  “当我走近半山寺时,只见寺门口人头攒动,有人惊呼:“看,金鸡叫天门了!”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金鸡”两翅外张,正引颈高歌。……啊,原来是云海!”
  “人头攒动”,指人群拥挤着移动。这段文字以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了黄山云形象之逼真,变化之迅速。“两只‘金鸡’两翅外张,正引颈高歌”,说明云的形态非常形象逼真;“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又从天而降,仍然高傲地昂着头。”说明云的变化很快。
  “我诧异,诧异这‘金鸡’的神秘;我惊喜,惊喜看到了黄山的又一绝———云海。”
  这个过渡段强调了我看过“金鸡”之后的感受和心情,即诧异和惊喜。诧异,是觉得奇怪;惊喜,是又惊又喜。之所以诧异,是因为当空蓦然浮现一只“金鸡”,而且栩栩如生,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让人感到非常神秘和奇怪。之所以惊喜,是因为以前的记忆中并没有关于云海的相关储备,今日得一见真容,自然又惊又喜。“我诧异,诧异……”、“我惊喜,惊喜……”的句式,更加强调了“我”此刻的感受。
  “它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谲的大海,时而轻如丝绢,时而气冲霄汉……这变幻不定的烟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正是大自然的恩赐啊!”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黄山云海之变幻不定,诡谲神秘。“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诡谲”,奇异多变,离奇古怪。“丝绢”,质地轻薄而坚韧的丝织品。“气冲霄汉”,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形容大无畏的精神和气概。“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高深莫测。四个“时而”构成的排比句,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突出了黄山云的姿态万千,变化神速。如此千姿百态,神秘变幻的云海缭绕于黄山,怎能不令黄山有如仙境!这实在是大自然对黄山的偏爱,是自然的造化啊。
  “黄山的云海真是奇,人若在云中,定会感到眼前之景绰约无比,自己似乎也飘飘然成了仙人。人到哪里,云也到哪儿,甚至伸手可拉住它,仰脸可亲吻它。我为……为……我更为……云海所震撼。”
  此段文字第一句“黄山的云海真是奇”为总起,以自己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黄山云海之奇。这个“奇”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特点:奇之一,将景物装点得姿态柔丽,为茫茫的山景披上一层温柔的面纱;奇之二,似有灵性,与人亲近,让人飘飘欲仙;奇之三,在山的不同方位和不同时间显现出迥异的风姿:在光明顶显得柔软而美好;在天都峰显得深隧莫测;而在日出时刻则愈加显得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我为……为……我更为……”的句式,强调了“我”为黄山云海所折服、所震撼的情感,“赞不绝口”、“惊叹不已”、“震撼”等词语突出了“我”对黄山云海由衷的赞叹之情。“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婀娜多姿”,姿态柔软而美好。“滔滔”,形容水势浩大,滚滚而来。
  “攀上清凉台,凭栏远眺,目之所及,无不是茫茫云海。红日未出,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瞬间,……一眨眼,……最后,……这便是黄山又一绝妙的景致———黄山日出。”
  黄山的日出比别处的日出更有绝妙之美———因为它的云海,而使日出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大气磅礴,云海成为红日绝妙的点缀、抑或是红日成为云海的绝妙点缀已经不重要,黄山“云海托红日”的奇景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段文字按时间和景物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滔滔云海笼罩中的黄山日出,实际上仍是在赞叹黄山云海之“奇”———连黄山的日出都因为云海而显出别样的美丽。“凭栏远眺”,依着栏杆远望。“目之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人们赞美巍峨壮丽的黄山,云海以它变幻不定的身影赋予这座名山以神奇的色彩,使它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我爱这瞬息万变的云海,我爱黄山。”
  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直抒胸臆:黄山之巍峨壮丽本已令人震撼,而神秘莫测的云海更使黄山美景锦上添花,为这座美丽的山凭添了多少神秘而神奇的色彩!黄山美丽,云海神奇,正是云海使黄山美景更具神性和灵气,将黄山演绎成一个人间仙境。这样的云缭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孕育着这样的云,怎能不让人为大自然的造化而感叹、动容!

  〔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描绘黄山云海之神奇,生动形象,美不胜收,使人如临其境。
  2.抓住黄山云海变幻莫测、奇丽多姿的特点进行描绘,读文如看画,展示了一幅幅变幻多姿的黄山云海图。
  3.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黄山云海的惊叹与赞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用摘抄的方法积累、内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6个生字和多音字“攒”。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和作者的感受。

  〔教学准备〕
   黄山云海的相关资料及音像制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要整合集中,建议采取“摘抄名句,品味特点,体会情感”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阅读。
  1.读通课文,摘抄名句。
  让学生自读课文,反复练读,通过同学互测等形式促使读通课文。然后静心默读,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2.精读名句,交流体会。
  本环节针对学生标记出的词句、段落展开教学,重点体会词句体现出来的黄山云雾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
  如:“它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谲的大海,时而轻如丝绢,时而气冲霄汉”。
  可朗读体会: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语气的轻重缓急来体现云雾的变幻不定。
  可想象体会:让几名朗读好的同学倾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把文字变成画面。
  可画画体会:用简笔画画出云海的“风平浪静”、“波涛诡谲”、“轻如丝绢”、“气冲霄汉”。
  可推敲词句体会:去掉原句中的四个“时而”可以吗,为什么?
  3.拓展体会。让学生谈谈自己见到云雾或者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感受。
  4.积累内化。摘抄自己认为好的名词佳句,积累下来。
  5.识记生字。

  资料

  〔黄山〕
   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1982年黄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经评选列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8年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景区之首。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千米,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千米,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旅游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名可数的7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1800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登上1800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会聚,在这里升华,赋予黄山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
 
   [2010-12-1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