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1.整理已经学过的边塞诗。
   2.挂图、古诗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
    (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著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师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人称“七绝圣手”。这首《出塞》曾经被后人推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懂。
   3.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指名诵读,给多音字正音。
    “教”字读去声,“还”读“huán”。
   5.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
    但使:只要,要是。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不教: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说全诗大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大意归纳: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阴山。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无奈与悲愤。
    ①指名读前两句古诗。
    ②“秦、汉”二字说明什么?(连年战争)“万里”说明什么?(征战之苦)
    ③“人”为什么“未还”?战士不想回家吗?结合“古来征战几人回”谈谈你的理解。
    ④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
    ⑤带着你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句诗。
   2.怀念与希望。
    ①齐读三、四句。
    ②怎样才能使人们摆脱战争的侵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和往日边塞平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
    ④指导朗读。
  四、总结方法,指导背诵
   1.根据本节课和以往的学习方法,试着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复述全诗大意,指导背诵。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作业
    搜集四首边塞诗,自主积累古诗。

  板书:
                出塞(唐·王昌龄)
             秦  汉  人未还  无奈与悲愤
             但使  不教     怀念与希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边塞诗。
   2.复述古诗《出塞》大意。
   3.总结古诗学习方法: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二、自主学习,读懂全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①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②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③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全诗大意。
    ④感悟诗的意境。
   2.集体反馈。
    ①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读第四声bò;读bǒ时,是指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在诗中读第三声,是指风浪上下激荡。
     指导书写“簸”字,利用拆字法识记字形。
    ②交流理解古诗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子名。
     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有时也专指黄河。
     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天边。
     古诗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黄河黄沙万里,大风大浪裹挟着泥沙从天边奔流而下。现在,沿着黄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诗意境。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体现黄河雄伟壮观的词语吗?
    ②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导诵读全诗。
   5.背诵全诗。
  三、作业
    任选一首古诗,以古诗大意为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故事情节要合理,语言要生动。

  板书:
                  浪淘沙(唐·刘禹锡)
              1.朗读全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
              2.理解大意  浪淘风簸自天涯。
              3.体会感情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
  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对《出塞》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这些评价未必恰当,但它确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韵义】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2009-08-1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博客:心灵的圣地》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