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劳山道士 教材理解
《劳山道士》教学指导
佚名
  
  [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构思奇巧,意蕴深长的讽刺小说。课文讲述了一个叫王七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的故事。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明好逸恶劳、动机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只有不畏艰辛才可能取得成就。
  本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采取了双线交织的方法。课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故事的开始:王七慕道,去劳山拜一道士为师。第三至第十二自然段记叙了故事的发展:王七不堪“早出晚归,砍柴割草”的艰苦生活,打算回家。看到师父显神通,归念暂息。后来他还是忍受不了,向师父辞行,求授法术。第十三自然段交代故事的结局:王七回家夸耀,头上撞了个大包。整个故事是按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的线索来写的,这是明线。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王七不愿吃苦。明暗线交织得巧妙自然,使情节波澜起伏,峰回路转,曲尽其妙;特别是悬念的运用,奇幻的细节,令人欲罢不能。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珠圆玉润。会认8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建议]
  1.导入。
  本故事一波三折,奇幻的细节更是令人浮想连连,学生多会主动提前预习。借这篇优秀作品帮学生认识又一部经典作品。因此在导入阶段可让学生交流对《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了解,有意识地用优美的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介绍。同时也逐步培养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2.快速阅读,理清情节。
  文章长,可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不过文章虽然较长,但线索清晰,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成效,可在自读时交给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欣赏精彩段落。
  劳山道士身上显示出奇妙的神话色彩,发光的纸月亮,饮不尽的酒,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这体现了人们千百年来对神仙境界的向往,爱幻想的少年儿童会喜欢。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可从此处切入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而且,这一部分看似与批评王七的主题无关,实则为王七归念暂息和急于求法以至回家夸耀埋下伏笔,反衬出王七的可悲,突出了主题。实际上这一段确实笔墨丰繁,写得很精彩,值得欣赏。
  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4.辨明内涵。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这篇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可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他们思考的部分结果。这里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讲得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既要尊重学生个性,更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可联系前一篇课文《蜀鄙之僧》感悟,从王七有志向但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感悟做事应该坚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可从王七见人就吹嘘结果出了丑,领悟我们宜“洁身自守”,不可骄傲自大。也可从王七不知反省、责骂师父,感悟失败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重点引导感悟“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如:
  ①王七的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②王七学会“穿墙术”后,道士是怎样告诫他的?他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
  ③文章结尾,王七“大骂道士居心不良”,失败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埋怨别人。你认为王七是个怎样的人?
  ④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怎样才能学会“穿墙术”?
  ⑤你认为王七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吗?为什么?
  5.拓展活动。
  ①指导学生复述故事。还可推荐观看木偶剧《劳山道士》。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将故事改编成小剧本。
  ②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让学生试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编故事的过程实际也是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③课外阅读《聊斋志异》(白话译本)中的优秀篇目。
  6.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磕、玄、茧、盈、肴、耽、诀、嘘”8个生字和多音字“观(guàn)”,注意提醒学生“盈”字要读准。
  要求会写“磕、玄、恭、刹、盈、耽、辞、诀”8个字。“恭”字下边不要写成“小”,“耽”注意与“枕”区分,“诀”注意与“决”区分。

  [参考资料]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幼时即有文名,然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历数十载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2009-08-1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常宁教育资源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