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语文S版第一册语文S版第二册语文S版第三册语文S版第四册语文S版第五册语文S版第六册语文S版第七册语文S版第八册语文S版第九册语文S版第十册语文S版第十一册语文S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2008-09-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语文出版社》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