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年级上册 木兰诗 练习设计
《木兰诗》精读精练
(274700)山东省郓城县教研室 陈方路
  
  【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面的每组字形体相近,请你先注音,然后组一个词加以区别。
     拆()____戎()____傍()____
     折()____戍()____滂()____
     柝()____戊()____榜()____
     析()____戌()____谤()____
   2.请辨析下面的多义词,分别写出正确的解释。
     市: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机: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
   4.请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为什么不能把“阿姊闻妹来”改为“阿哥闻妹来”?
   5.对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唧唧”,课本注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到底是织机声,还是叹息声?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过去专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你认真思考后,不妨也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6.有人说,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
   7.豫剧《花木兰》中唱到:“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形象深入人心。当代也不少巾帼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请你上网搜索“当代花木兰”,并把她的事迹记录下来。

  【比较阅读】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B)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1.《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汉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________的女英雄形象。
  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一句。
  4.《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5.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姿。请你展开联想,用简短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驰骋沙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

  【课文链接】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①〖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②〖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髭,嘴上边的胡子。③〖脱帽著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④〖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⑤〖踟蹰〗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⑥〖姝〗美丽的女子。⑦〖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⑧〖宁可〗愿意。⑨〖一何〗怎么这样。⑩〖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他地位高,受人尊重。(11)〖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12)〖洁白晰〗皮肤洁白。(13)〖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举步轻缓,从容大方。(14)〖殊〗出色,与众不同。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罗敷善蚕桑(     )②但坐观罗敷(     )
  ③脱帽著峭头(     )④皆言夫婿殊(     )
  2.在“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中,哪一词语表明了罗敷农家女子最本质的特点?
  3.作者在叙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描写?目的是什么?
  4.请简要概述罗敷这一人物形象。
  5.从故事情节看,诗的结束太突然,好像还应有一个尾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这首诗补写一个尾声。
  6.请你运用第4小题提到的这种写法,把你的同桌描写一下,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略 2.略
   3.(1)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东……西……南……北……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提示:(1)充分展开合理想象;(2)第一节后面提到“机杼声”,又提到“女叹息”,试考虑哪种说法的可能性大。
   6.不,这个说法欠妥当。在“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
   7.开放题,答案略

  【比较阅读】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旦辞黄河去 旦辞爷娘去。
   4.《木兰诗》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

  “吏之怒”
  “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5.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6.略

  【课文链接】
   1.①善于②因为③戴④出色,与众不同
   2.“善”
   3.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罗敷的美。
   4.她是一位外表美丽,热爱劳动的典型的农家女子。用夸张的妙计针对使君的荒唐行为,不仅突出了使君的不轨野心,更表现了罗敷的机智和善于与使君斗争的人物性格。
   5.开放题,略。
   6.略
 
   [2006-10-0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摘自《中国教育资源网》网站。
下一篇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