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年级下册 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之一
(448200)湖北省沙洋县长林中学 鲁修贤
  
  【教学目的】
    德育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知识点:了解“小传”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学写“小传”。
    能力点: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教学难点】
    解读鲁迅精神;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设疑激趣,重读适讲;讨论总结,学练结合。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最杰出的文坛巨匠,同学们肯定知道他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也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大家想更好地了解他吗?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感知课文
   1、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1881-1930年鲁迅主要活动一览表
    时间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
    1881年出生
    13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18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
    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电影上看见中国人被斩,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29岁回国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希望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
    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成立后做部员、兼做北大师大女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6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1926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4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191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三、理清思路。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2、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要饭。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1881-1930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

                       第二课时
  一、温习巩固
   1.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情况。
   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1881-1930年间鲁迅的经历。
  二、探讨分析
    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20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以求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
     ――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1)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
    (2)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参考: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三、理解人物
   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要求:①以课后练习二和练习三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练习三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③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2、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3、师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誓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第三课时
  一、关于传记
   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也简称“传”。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就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即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二、揣味语言
    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要求:阅读课后练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置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4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例,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四、学以致用
    仿写一篇自传,不少于400字。
  五、布置作业
    《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试代写一篇交流。

  【板书设计】
          鲁迅自传
      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
   文章内容: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文章体裁: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自传

  【教学后记】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传,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的形象。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不必详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不然就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比较恰当的办法是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2007-03-17]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摘自《语文天地网》网站。
下一篇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之二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