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语文附件 数趣
婚聘六礼
佚名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一是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得到女方应允后再派使者送上雁作为礼物,并正式向女家提出缔结结婚姻的请求。为什么要用雁送礼呢?据说因为雁是候鸟,南迁北往都有定时。古代认为男属阳,女属阴,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阴阳和顺。也有的说,雁中雌雄成双是固定的,一只死亡,另一只就不再择偶,以雁为礼象征爱情的忠贞。总之,以雁为礼有较深的寓意,古代长期沿用。不过,行纳采礼时男方使者携带的雁并不真正送给女家,而是使者到女家后交给女子的父亲,出门时女子之父又将雁还给使者。实际上,雁只是借其象征意义,在纳采礼的进行过程中起个道具的作用,并非男方送给女方的具体礼物。
  二是问名,即男方派遣的使者在纳采礼后,请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分清女方是嫡出或庶出,并问明女子本人名字、排行及出生年、月、日、时等情况,以便回来后占卜婚姻的吉凶。问名也是以雁作为礼物,女家则要设酒宴对使者进行款待,然后由女子之父送使者出门。
  三是纳吉。男方得知女子之名后,即在祖庙占卜,预测婚姻是否吉顺。获得吉光后,就派使者带着雁到女家报喜,叫做纳吉。行纳吉礼后,婚约就算正式确定了。当然,如果男家在祖庙卜得凶兆,预示婚事不成,那么就无须再行纳吉之礼了。
  四是纳征,亦称纳成,即向女方送聘礼。纳吉之后,双方宣告正式订婚,男方要送给女家玄纁束帛和俪皮等作为聘礼。玄纁束帛也就是红黑色与浅红色的帛五匹(一束帛为五匹,故“束帛”可指代数量),其中玄三匹,纁二匹。古代认为阳奇阴偶,这象征阴阳齐备,顺乎天地。俪皮是成对的鹿皮,有配偶成双的寓意。周代以玄纁和俪皮为聘礼,主要还是用其象征意义,后来聘礼逐步为金钱财物所取代,故纳征又称“纳财”。
  五是请期,即男家经过占卜推算,选择好合婚的吉日后,派使者依然带着雁作礼物,去征求女方的同意。实际上按照惯例娶亲的日期都是由男方决定的,“请期”只是谦辞,故后世也直接称为“告期”。
  六是亲迎。这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到了婚期,新郎乘着黑漆车亲往女家迎娶新娘。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两辆从车及准备给新娘乘坐的车跟随。到女家后,经过妆扮的新娘立于房中,新娘的父亲迎出门外,接新郎进家。这时新郎仍以雁给对方,行礼而出,新娘随行。然后新郎亲自驾车,请新娘上车,再由专门的驾车人代替新郎赶车上路。新郎则乘上自己的车,快马加鞭,先到自家门外等候。新娘到达,由新郎接进家门,设宴共食,并进行规定的共牢、合卺礼仪。
  共牢是举行婚礼时,新婚夫妇共吃祭祀后的牲(即牢)的肉,象征夫妻自此以后尊卑相同。其具体仪式是,在新房西南角设席,中间摆上牛羊的肺、肝等,两边同时放有菜酱、肉酱、黍稷、猪肉等。新郎新娘东西对坐,先祭黍稷、肺,然后以肺脊沾上莱、肉酱共同食用。如此共食三次后,再行合卺礼。卺就是瓢,把一个匏瓜(果形如梨形的葫芦)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来饮酒,共饮漱三次,就叫合卺。瓠瓜味苦,用其盛酒必是苦酒。所以行合卺礼不但象征夫妇合而为一,而且也含有让新婚夫妇同甘共苦的意思。新郎新娘共牢、合卺后,把剩余饮食撤到另外一屋设席,女方的送亲人把新郎所剩的食物吃掉,男方的迎亲人将新娘剩的食物吃光,这一仪式方告结束。
  新房的宴席撤去后,新郎、新娘脱去礼服,新郎即亲手摘下新娘头上的缨。缨是一种丝绳,为男女确定婚姻关系的信物,女子订婚后用它束发,到成婚时才由新郎亲手解下。然后撤除室内之烛,婚礼遂告完成。
  翌日早晨,新娘要谒见舅姑(即公婆)。此时新娘要沐浴整洁,身穿素衣,双手捧着内盛枣粟、月段脩(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的(竹器),行拜见礼,并将枣栗献于舅,月段脩献于姑。然后,新娘端出牛肉、猪肉等食品,献给舅姑进餐。至此,新娘就成为男家正式的成员了。
  上述六礼,周代主要是在贵族士大夫阶层中实行,一般庶民往往有所精简变通。但是,这六礼却成了后代婚姻嫁娶礼仪的基础,其基本程式和主要仪节一直在古代社会沿用。
 
   [2013-03-07]
  
上一则 · 下一则 · 苏门六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