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历史上的今天 05月11日
2009年5月11日
中国第一个《减灾行动白皮书》发布
  
  2009年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第一个《减灾行动白皮书》。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将每年的5月12日设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极端天气事件
  发生几率增大

  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全文约1.6万字。白皮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有所增加。

  中小学校舍
  实施安全工程

  为此,国家将实施防汛抗旱、防震抗灾、防风防潮、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减灾工程。比如,从2009年起,国家将用3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建立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和手机短信平台,在北方重点区域布设沙尘暴灾害地面监测站,初步形成覆盖中国北方区域的沙尘暴灾害监测网络。

  应对自然灾害
  分为四个等级

  同时,白皮书还提出,根据灾情大小,将中央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划分为四个响应等级,基本保障受灾群众在灾后24小时内能够得到救助,基本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医、学生有学上”。
  社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或其他空地建立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配备必需的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或救生设施工具等。

  建设实验性
  地震预警系统
  对于中国何时能提供地震预警这一问题,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表示,汶川地震以后,已经组织了大批的专家在地震预警方面集中开展攻关工作,有望在近些年内就启动建设一个能够覆盖地震多发地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不过这种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可能还不能马上做到对每一次地震都提供出有效果的、对公众的避震和紧急防范都起到直接作用的预警信息,还需要一个运行、实验、调整、完善的过程。

  1300万志愿者
  抗击四川地震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紧急救援,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队伍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达1000万以上。

  目前我国没有
  大的洪涝灾害
  谈到今年我国汛期的情况时,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在会上指出,地震过后,灾区对各种气象灾害的反应特别敏感。今年四川震区雨季较往年偏早,最近降雨过程正在发生。根据预测,不排除整个夏季汛期一些突发性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则补充称,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目前大江大河大湖的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之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0-10-0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返回目录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