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导入
作者:四川邻水县九龙镇石鼓中心学校 骆春容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不打破以往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的课,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本人试从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来谈谈自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1.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课文中如:《那棵高山榕》中学生在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后思考:哪一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对于这个老人,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又如《把耳朵叫醒》这一课中出示“米老鼠”插图,问学生问题,这是谁?是哪一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当然,像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学是很多,许多老师也在运用着。
  2.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孩子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如在初一作文教学《观察》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观察的故事,如米蒂盗画的故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都能使学生迅速引起对如何观察的学习兴趣。
  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如在教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
  “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呢?先生讲的两句话各是什么复句?这个设计把问题和故事结合。学生讨论后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却对第二个问题束手无策。自然学生全部兴趣都被激发了。
  3.扮演“角色”
  在教定语这个语法知识的时候,有位教师上课后周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想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而后老师指出: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这些加在名词前一确定具体意思的话,在语法上叫做定语。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
  4.歌曲导入
  歌曲最大的好处是从听觉上吸引学生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如在上《歌词两首》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在音乐声中初步感受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心。然后再上课,学生的兴致明显提高了许多,学习课文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又如《回家》这一课,课前播放“回家”这首舒缓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浓浓的亲情当中,感受家对孩子来说是心灵的归宿,一下子把学生回家的情感激发了出来,这样再学习课文效率很高。
  5.图片导入
  播放图片最大的好处是直接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力,学生可从图片中感知一些东西。比如在《春》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初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描绘春天的图片,春景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理解课文。又如《观潮》这一课,我也展示了一段图片,内容是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情景,学生在观看时,就能直接从图片上感知海潮的宏伟壮观和气势磅礴,加之学生是在“观看”,切合了文章的题目,学生再学习这一篇文言文,可谓兴趣盎然。
  6.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仙人掌》这一课中,我请学生们去寻找仙人掌并作观察,,带到课堂上,讲述自己找仙人掌的过程和观察仙人掌的感受。然后请他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对仙人掌的描述,看和自己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我的老师》一课中,我先请学生说自己心目的老师形象,然后结合学生写给我的意见,自我批评还不是一个好老师,最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来看一位好老师,请同学和自己心中的老师做个比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告诉大家课文中的老师好在那里。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2-08-19]
 
上一篇  →  摘自《中国期刊网》网站
下一篇  →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