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提问技能
浅谈提问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杨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教学过程中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循循善诱。老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更大的收获。那么,怎样才能把提问艺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感悟到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趣味提问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沉浸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投入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大脑的灵动,才能沉得下来、浸得进去。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他们是天真烂漫的使者。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多提问一些趣味性强的故事型问题,学生定会饶有兴趣,想象的翅膀一旦张开,学生便能自由翱翔,课堂自然成了他们快乐的天堂。每篇文章只要教材认真挖掘总是可以揭示教材的内容美,由此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动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和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雨点》这篇课文中写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同桌说说“你最喜欢去哪个地方?”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去这个地方。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水池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在此基础上感悟“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四个饱含意蕴的词,并适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特的旅行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老师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二、择机提问
  课堂提问时要把握时机。何谓时机?就是老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体现,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除了讲究“适量”、“适度”外,还十分讲究对“适时”的追求,而课堂提问要做到“适时”,关键就在于对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
  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我发现文中的第三节,讲洋槐花开了,槐乡的孩子更俊俏了。老师可以在这个时机抓住“俊俏”提问:俊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槐乡的孩子更俊俏了?你从中体会到孩子们对槐花怎样的情感?仅仅是对槐花的感情吗?一下子让学生明白了槐乡的孩子是多么爱洋槐花,多么爱自己的故乡啊!好的提问时机处处都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发现,有时在课文题目处也可以提问,别小看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出示课题后,老师紧紧抓住题目,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个题目与别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双引号)为什么题目要加双引号?(因为这是父亲说的一句话)这个题目应该怎样来读?(用命令的语气)“必须”是什么意思?(一定要)想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吗?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一种解读文本、了解文章意思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三、重难点提问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角度都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带有片面性,有时会出现偏差,因此,我紧紧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的放矢设计问题,防止所提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才能开拓学生思路,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燕子的特点,我就这样设计提问:“课文写了燕子的哪几部分?它的羽毛、尾巴、翅膀是怎样的?”“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等。抓住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关键词句进行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了解了这个规律,我在提问时就会抓住重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重点处设计启发性提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展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有些课文,情节连贯不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提问,容易导致提问的琐碎化。遇到这些类型的课文,我则抓住文中的一个关键点来发问,可能会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选准发问点,进行连贯性提问,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授《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这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倒叙的文章,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条式的牵着学生走,而是通过“小斗士”这个全文的关键词来入手。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小斗士?再在课文中去读,从相关的语句中去体会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中去体会小斗士的含义,从中深深的体会到恩科西的坚强、博爱。因此,问题的提出,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才会在思考老师提问的同时,也有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深入浅出提问
  课堂中老师往往会碰到有一定难度和思想深度的问题,有的老师提问不顾及学生思维的规律,一提问就是大问题,问得过于难和深,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应该将问题分解,由易而难地问,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比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中,不要直接问“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这样的问题,学生假如没有充分预习,是很难回答出来的。因此,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这样问:“课文为我们展现的黄河是怎样的?”“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还有哪些人?”“他们的表现怎样?”“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作者、乘客、和艄公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这样一环扣一环,顺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上起到投石激浪、催化促进的作用, 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激疑艺术,我们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2-06]
 
上一篇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摘自《三人行》网站
下一篇   让提问激活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例谈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