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说课技能
把握要点 注意形式 突出特色
——关于说课、模拟课堂教学与答辩
作者:肖俊宇
 
  近十多年来,说课、模拟课堂教学与答辩(统称说课)似乎已成为教师生活、教师晋升、业务竞赛的一种常用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教研形式有哪些新的发展呢?

  话题一:关于说课

  一、说课者要展示良好形象
  1.不良表现:
  一是心理紧张:一位教师说《西门豹》一课,一上台便口齿不清,围绕“西门庆”一词左右重复哆嗦,惹得评委老师忍俊不禁。
  二是说态百样:撑着脸的,低头看衣角的,仰头始终看着天花板的……
  三是缺乏机智:机械背稿,卡壳发呆……
  四是多余解释:如,一直教幼儿;原来教中学;一直搞后勤;一直教低年级,今天真倒霉,抽个高年级;我最近很忙,没作什么准备。试想,随便说一下,不是把说课当儿戏吗?
  五是缺乏自信:我自己都不知道讲什么,乱死了乱死了,糟糕透了!我好紧张好紧张,一片晕乎乎的,我能及格吗?本来还说得不错的,自己这么一说,评委恐怕就要给你一个低分了。
  六是忽视小节:身上手机未关,说着说着,手机响个不停,好好的情绪全给搅乱了。
  七是陈词滥调:开口便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言质疑,必讲“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天下来,重复听了不下十多遍。评委们多想听点像“兴趣是很重要的”,“引导质疑是很重要的”这样清爽实在的话。
  2.良好表现:
  一是说态自然:态度亲切,好像对着学生那样娓娓道来,有的还善于捕捉评委或听众中的“兴奋点”,适当地与那些特别专注者进行目光交流,不断增强说课的信心。
  二是稍有动作:像与朋友交谈,稍有体态语言、手势动作,恰当得体。
  三是略带思考:言由衷而生,说由衷之言;语有轻重缓急,调有抑扬顿挫,偶有口语。
  四是微有表情:随着内容情节的推进,随着入情入境,教师有适度的喜怒哀乐,有渐入佳境的沉醉,有和谐张弛的韵味,情动于衷,溢于言,融于声,且富有变化。
  二、不良说课的突出表现
  1.学科特点缺失。
  如,“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首先把全班分成人数恰当的四人小组,每组有负责人,每人分工明确。有计时员,有记录员,有发言代表,有噪音控制员。接着,进行小组交流,对发言好的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给予矫正。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如此说课,分不清学段,弄不懂学科,岂能看出某一学科的教学水平?
  2.文本特点缺失。
  如:①背景介绍,创设情境。
    ②逐段学习,体会情感。
  一是学习第一节,默读、思考、讨论;
  二是学习第二节,联系有关词语理解文本内容;
  三是学习第三节,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思想感情。
  如此说课,我怎能看出你这一课怎么教?以似乎万能的套话在应付,乃说课的大忌。
  上例中,说“背景介绍,创设情境”,你就得把具体的背景说出,通过生动的语言把人带入情境;说“默读、思考、讨论”,你必须得具体地把默读哪些内容,思考什么问题,怎样进行讨论一一道来,而不是虚晃一枪;“联系有关词语理解文本内容”,有关的是哪个词语,来不得半点官腔和忽悠。
  三、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
  教案必须写明教什么,怎么教。说课要求道清教什么,怎么教,还有为什么这样教。具体说来,以下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教材解读
  解读教材,应重点阐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文本特色,教学的主要把握点,同时简要说明本课教材所处的位置、作用、编写意图等。这部分的阐述要简洁。初学者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简说”。
  要素之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可根据课文的导读要求与课后思考练习来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有时还要说明重点、难点与关键所在。
  教材解读、教学目标两部分至多占说课分量的15%左右,切不可在这两个方面花费过多。
  要素之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这是说课的重点、核心,至少应占说课分量的80%。
  要具体说明该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怎么教。提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考、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能怎么回答,都要一一道来。
  说教学过程,要注意将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较为常用且利于说好课的基本形式有:
  1.先说一个环节具体怎么教,再说设计意图。如,人教版《酸的和甜的》说课片断——
  第一步:教学“葡萄”二字。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一个葡萄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说这是“葡萄园”,从而引出“葡萄”这个词,指导“pútɑo”的轻声读法。接着引导学生读“葡”“萄”这两个字?注意单字“萄”的读法。
  其次,问学生,细看“葡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有草字头和句字框,里面分别是“甫”和“缶”,教师用不同颜色粉笔板书。
  第二步:教学“串、狐狸”三个字。
  首先,我出示实物一串葡萄,问学生,这里有多少葡萄?从而引出“一串”,认读“串”字。再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一串的东西?学生便可能说“羊肉串”“一串糖葫芦”,引导学生依实物形状很快就能记住“串”字。
  接着说这架子上一串串葡萄引来了哪些动物?引导看图,教师相机引出“狐狸”一词,引导学生读好“狐狸(húli)”这个词的轻声,进而认读单字“狐(hú)”和“狸(lí)”。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知道反犬旁与动物有关,指导反犬旁的笔顺笔画,指导写好反犬旁,做到弯钩起笔、落笔在同一垂线上。
  第三步,揭题,相机认识“酸”字。
  先问学生,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味道?(酸的,甜的)从而引出“酸”字,指导读音,记形;揭示课题《酸的和甜的》。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课伊始,就联系学生生活,运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相机认识了本课9个生字中的“葡萄、串、狐狸、酸”6个生字,联系学生熟识材料了解字义,引导学生自主读准字音,发现规律识记字形,既十分自然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更为下一步初读课文扫清一大部分生字障碍。
  本例中,怎么教,十分具体,为什么这样教,点到为止。这一说法,一目了然,我们从中可以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理念。
  2.将环节和意图融合起来说。
  这里举一过程与意图融合的《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实例。这一例子主要突出了四个特色:一是怎么教,十分具体;二是为什么这样教,简明扼要;三是教学思路,明了清晰;四是教学特色,富有创新。请看——《东郭先生和狼》说课片断:说课主题是“于点睛处识形象,在比较中悟寓意”。
  教材解读
  《东郭先生和狼》一课,讲述了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只走投无路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的事。告诉我们对像狼一样的人不能讲仁慈。课文塑造了三个不同的角色形象:一是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二是老农机智、果敢的形象;三是狼狡猾、凶恶的形象。教学这一课,我认为重点应当是:抓住点睛字句,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提示寓意。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时,我认为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提示寓意。
  一、抓点睛词句,巧相对比,把握角色形象
  深入剖析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准确把握角色形象,是学习寓言极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是提示寓意的前提和基础。(此为设计意图,融于过程中。)
  教学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主要抓以下三点:
  1.深究两个词语,两次言行,认识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
  ①深究两次“犹豫”。
  课文第2节,听了狼可怜的求救后,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答应了狼的要求;第4节,听了追狼猎人的询问后,东郭先生又犹豫了一下,说没看见狼。
  教学时可这样启发学生:东郭先生两次都出现犹豫,他犹豫些什么?结果怎样?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悟——
  他第一次主要犹豫的是:救狼?这怎么行;不救,它又立即就要遭灾。看,它多么可怜。于是心肠就软了。
  第二次犹豫主要是:说还是不说呢?说,狼马上就活不成了,那不是前“功”尽弃吗?不说,那不是在骗人吗?唉,为了可怜的狼,我只得说一次假话了。
  可见,东郭先生并非不知狼吃人的本质,而是心地过于仁慈,仁慈得连敌我都不分了。
  ②深究评理言行。
  课文第7节,东郭先生把事情经过告诉老农问道:“我应让狼吃吗?”第9节,老农施计把狼捆住塞入口袋后,东郭先生还“准备往口袋里装书”。
  这里,可让学生读课文后问:东郭先生的这种言行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领悟:他好心救狼,狼反要吃他,此时他找老农评理,还问老农自己该不该让狼吃;狼已“束手被擒”,他还要往口袋里装书,似乎只要老农道句公平即罢。可见,他多么糊涂,糊涂得愚钝,糊涂得可悲。
  2.对比求救前后言行,认清狼狡猾、凶恶的形象。(略)
  3.抓除狼的计谋和举动,认识老农机智、果断的形象。(略)
  二、想象,比较,逐揭寓意
  一般的记叙文,认识了人物形象,就明白了写作目的。而寓言则不然,它还须在此基础上去玩味其中的道理。(此为设计意图,融于过程中)本课可采取以下两步:
  1.启发想象,推测结果。(略)
  2.比较,推理,逐悟寓意。(略)
  就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而言,过程是重点,比重当占80%左右,设计意图当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三、突出学科本质特点
  1.要有入木三分的品词析句。
  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说课时一定要抓住一两个词句的品味,把它做大、做足、做亮。有此,说课便成功了大半。
  《燕子专列》一课有这么一句话:“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其中“呼吁”一词的教学这样处理——
  师:如果你现在代表的是瑞士政府,你会怎么呼吁?
  生:瑞士国民们,在我国境内,有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麻烦。现在政府呼吁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把你们找到的燕子送到火车站。
  师:有“呼吁”的样子,呼吁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呼吁时要把燕子遇到的麻烦说清楚。
  师:再试试!
  生:瑞士国民们,在我国境内,有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麻烦。因为气温骤降,大雪纷飞,燕子饥寒交迫,疲倦不堪,濒临死亡。请大家爱护这些小生命,快去找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吧!
  生:瑞士国民们,在我国境内,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它们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现在更是饥寒交迫、生命垂危。虽然外面风雨交加,但如果我们不伸出救援的双手,这么多燕子将会全部死亡。请大家快快行动吧!
  以上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联系前面感受到的“燕子遇到的麻烦”,围绕“呼吁”重组语言,把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呼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具体文体内容为依托的情况下练习表达,又把“呼吁”融合在具体的句子、段落之中加以理解,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活化了词语的内涵,可谓力透纸背。
  2.要有入境出情的朗读引导。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说课中一定要注意凸显入境出情的朗读引导。有此,定是一堂成功的说课。
  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为了体味李博士和台海青年的泰然沉着,舍身为人的内心品格,教师多次描绘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急场景,引导学生回环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再揣摩人物内心,朗读效果极佳。
  A.师描绘: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但是——
  B.师描绘:针头好不容易刚扎进肌肤,可突然,病床吱吱作响,窗户上的玻璃也啪啪往下掉,但是——
  C.师描绘:刚准备再次抽取骨髓,可病床旁的医务人员被剧烈的震动甩得东倒西歪,这次的余震更猛了,但是——
  3.要有别具一格的独到之处。
  或开讲极具艺术,或切入方式独特,或前勾后联巧妙,如果说课能有独到之处,那便是锦上添花。
  如《詹天佑》一课。关于“人字形”线路一段,写了“南口、青龙桥、岔道口”三个地点;关系到“北上、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涉及到“坡度、弯度”几个概念;出现了“拉变推,推变拉”情况的变化。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很大。教学时,课件可这样使用:
  第一步,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想象火车怎样运行,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演示课件,理解文字。
  1出示“人”字形线路,让学生尝试标出青龙桥、东北方向、岔道口、西北方向。
  2演示“火车”一拉一推向东北运行,车头至岔道口处停下,问学生:该怎样运行了?其一,学生可能按常规错误理解,即拐弯,继续运行,其结果是拐不了急弯,拉推也没有变化;其二,可能会理解,让“火车”不拐弯继续前进。
  3待“火车”尾至岔道口时停下,问学生:该怎么运行了?让学生理解拉变推,推变拉到过来折向西北运行。这样,学生通过先读书后看课件,理解了内容,但还远远不够。
  第三步,再读课文,连成画面。
  关掉课件,让学生再回到文中去品读,边读边想象,把静止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再次理解文本。
  第四步,欣赏课件,尝试表达。
  看课件演示“火车”运行,边看边说,变画面为文字,实现从理解到表达的转变,培养语文的表达能力,这充分发挥课件在学习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点面结合,轻重有致
  说课一般要求在15分钟左右完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倘若你的说课有五个大坏节,每个环节都详尽地叙述教学过程,剖析设计意图,每个环节都花费笔墨去突出学科特色,战士独到之处,势必时间不够。如何处理?必须做到点面结合,取舍恰当,可先把每个环节概述,然后重点展示一二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些重点环节必须能足够地展示你的说课水平。要达到这一点,说课的切入点显得十分重要。《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一位教师删繁就简,富有创意地抓住两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画面,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一个画面:身患白血病的大陆青年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引导学生充满深情地读出“含苞欲放的生命即将凋零”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小钱会想到些什么?第二个画面: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引导学生动情地朗读当时台湾强烈地震、余震肆虐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同一时刻,台湾青年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通过一大陆,一台湾,一急需,一捐献,同是青年,同是静静躺着的巧妙对比,成功地品味了语言,深刻地领悟了内涵,可谓省时高效,四两拨千斤。

  话题二:关于模拟课堂教学(片段)
  模拟(虚拟)课堂与真实课堂最大的不同时它没有学生。教师必须在没有学生的前提下,既做老师又当学生,用模拟的形式把课堂上师生双边的活动状况展示出来。
  真实课堂的教学设计,虽然有时也预设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主要是考虑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即“怎么教”。模拟课堂不仅要通过语言表达教师怎么教,同时,还要详尽地表述学生是怎么答,怎么学的,学生的活动,大问要通过教师的预想来完成,往往教师的一个提问,有多少学生不同思路,不同层次的多种理解与答案。学生的应答往往比教师的提问占去更大的分量。而这些“怎么学”全都是依赖教师精心的预设,艺术的预设。
  片段的选定又两种情况:一是指定片段,即就规定段落内容进行模拟课堂教学。一是自选片段。即只指定课题,可就根据课文内容,凭自己的理解与把握,自选教学段落内容,自选角度,自主设计教学片段。
  所谓片段教学,一般时间比较短,只有十几二十分钟。因为时间短,若是自选片段,一般内容不宜过多,只选取部分内容来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未必要求完整。即教学片段不一定要求涉及全文内容,不一定要有课时分配要求,不一定要求完整的教学环节。
  模拟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
  一、直接对话
  直接对话,就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直接回答的形式来展示课堂教学状况。举一例来诠释。
  人教版《从现在开始》一课,猫头鹰当大王一节有这么几句——猫头鹰想直接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模拟教学“神气极了”一词可这样进行——
  师:这段话中,猫头鹰的神情怎样?
  生:老师,猫头鹰“神气极了”
  师:看看文中插图,从哪看出神气?
  生:老师,从“挥着翅,瞪大眼”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
  生:老师,从“昂着头,拍着胸”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
  生:老师,从“眉飞色舞,目空一切”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
  师:同学们,“神气极了”能否换个词“(  )极了”,意思基本不变?
  生:老师,我换成了“得意极了”。
  生:老师,我换成“狂妄极了”。
  生:老师,我换成“搞笑极了”“恐怖极了”“威风极了”……
  师:猫头鹰这么神气说了什么,谁能读出那种神气?
  生:老师,我来读。
  师:同学们,谁能表演“神气极了”的样子?
  生:老师,我来表演。
  师:日常生活你见过神气极了的情况吗?请用“神气极了”来说话。
  生:老师,邻居小弟弟新买了一把玩具手枪,别在腰间,大摇大摆,走来走去,神气极了……
  在这一师生的直接对话中,学生的活动,发言,通过举手,通过“老师,……”的开头话,与教师引导清楚地区分开来,清晰地反映了师生双方的活动情况。
  二 重复评价
  重复评价,就是通过教师重复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的发言来展示课堂教学状况。同样举一例来诠释。
  如引导学生用“树”字组词——
  师:同学们,谁能用“树”来组词?
  师:哎呀,真不错,你组“松树”,你组“柏树”,你组“杨树”,你组“榕树”……
  师:同学们,能不能不说两个字的树?
  师:很有创新,你组“冬青树”,你组“梧桐树”,你组“落叶树”,你组“常青树”……
  师:同学们,下面再组,能不能不说整颗的树?
  师:嗯,你说“树干”,这只是树的一部分了,你组“树枝”,你组“树茎”,你想到了“树根”,你想到了“树皮”,你还想到了“树心”……
  师:同学们,下面再组,能否不含树木的意思?
  师:呵,真了不起,你说“树立”,树立就是直立,没有树木的意思了,你说“树人”,有一句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懂得真多!你说“树敌”,树敌太多,不利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提倡和为贵;你说“建树”,你长大以后一定会很有建树的……
  通过这样重复学生的问答,并相机地引导和评析,也能很好地展示师生的活动过程。
  三 转述阐明
  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少量适当地采用一些转述阐明的方式。如上例,用“树”组词,可作为补充:学生可能还会组“树龄、树种、树荫、树影、树形、树碑立传、树倒猢狲散”等。这样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省时高效,能更多地展示你的教学所能。
  一般的,前种形式,尤其是第一种形式较为好用,第三种形式可在某种环节辅助运用。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以用的顺手为最佳。就一次教学而言,可单一使用一种形式,也可融合起来运用几种形式。

  话题三:关于答辩
  这里说的答辩包括论文答辩,说课答辩,模拟课堂教学答辩等。就答辩的目的而言,主要是考量研究水平,深入程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应变能力等。
  一 提问原则
  第一,理论题与实践题相结合的原则,在所提的两三个问题中,会有一个是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有一个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
  第二,深浅适中,大小搭配的原则,既要有比较容易回答的小问题,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较大问题。
  第三,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既要涉及全篇全局的问题,又有就某一点上深入的问题。
  一般的,答辩限定在论文或说课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会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几个维度问题。意在考查论文撰写,说课设计的真实性;意在考查答辩者学术业务水平的高低优劣;意在考查答辩者存在的薄弱环节或认识研究的模糊问题。具体会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阐述观点
  要求答辩者阐述论文的基本观点。答辩者要简介自己的论文,主要应包括论文的题目,论文的主要论点,创新之处,论文的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
  阐述时最忌重复原文,照本宣科。应当选准角度,把握要旨,巧妙切入,言简意赅,一般几分钟之内完成。
  2 深入考量
  这部分的提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1 具体阐述处。提问者往往会在需要你具体阐述的地方发问。如,答辩者道:“我着力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有关词语”而又无具体阐明时,提问者就可能发问;你是怎么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请举一具体实例来说明。这一提问,无疑能很好地考察答辩者关于“语境解词”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程度。
  2 全面深入处。提问者可能要求你对阐述不够全面,深入加以完善。
  3 了解过程处。有的发问着力于了解应试者真实的研究轨迹,分享你研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考查你的研究方法与思维状态。如:是什么原因使你想到研究这一问题的,具体是怎么研究的,现在有什么感受,今后打算再做些什么等。
  4 理论支撑处。当你叙述了一通具体材料,具体设计而缺乏总结提升时,发问者往往会让你谈谈这一做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反过来,根据这一理论还有什么心的思路与实践等。
  5 矛盾失衡处。有的文章或说课材料与观点有偏,有的分类交叉缺乏逻辑,有的论证过程话题偏移,有的行文混乱有失层次,等等。为考查认识程度,看其如何自圆其说,提问者常常在这些地方发问。
  6 闪光优异处。有的答辩者缘题而答,提问者十分满意,内心被打动了,有时也会提些相关或不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犹如附加题,答好了,好上添喜,答得不好,也不影响你的优秀成绩,如果能遇到这种情况,那是你的荣耀与幸运,也是你优秀答辩能力的闪现。
  此外,说课答辩面试还有可能让你现场朗读一段课文,然后谈一谈为什么这样把握,以此来考查你的朗读水平,鉴赏能力。有时还可能就课后某一思考题。让你谈谈教学时怎么处理等。
  二 准备答辩
  1 如何准备
  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写的论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是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
  其三,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却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知识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的问题。
  其四,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
  上述内容,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答辩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2 怎样答辩
  一是要听清问题。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只是这样,才有可能答到点子上。
  二是可适当记录。抓住关键词,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快速记录下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更为自然。
  三是抓要点回答。要致力全面把握要点,要避免大量花费在一个要点内打圈圈,而忽视其他要点的现象;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此外,要注意语言流畅,吐字清晰,声音适中。
  四是要坚持观点又不强辩。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有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 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切不可强词夺理。
  五是要礼貌应答。答辩人应该谦逊有礼,尊重主答辩老师;要充满自信,儒雅大方,不要畏畏缩缩,扭扭捏捏。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问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文明。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友好坦诚,礼貌道谢。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2-07]
 
上一篇   说课万能稿  摘自《中华语文网》网站
下一篇   小学语文说课的评价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