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讲解技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讲解”的巧妙运用
作者:佚名
 
  摘要: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目标。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霎时,课堂上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讲解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我们应该全盘否定呢,还是有批判地继承?本课旨在只要我们深谙课文,巧于设计,把传统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能放出夺目的光辉,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讲解 精讲 相机引导

  “讲解”是教师用讲授解说的形式把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可以说,讲解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它尽管在当代常常受到批评,却依然被广泛采用。于此足见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由于语文教材不是以系统阐述语文知识,(文字学、语法学、文章学等)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选编各种文体,或浅或深的语言作品为媒介,让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决定了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字词句去阅读每篇新课文,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作系统知识的讲解和逐字逐句的注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语文教学方法,也许只适用于言文分家、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的那个年代,而完全不适合今天的语文教学。当然,当代语文教学远不等于讲解,但也不能没有讲解。每一位语文教师仍然要凭借它进行课堂教学,它还是一种主要的方法。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审视其他优秀老师对讲解方法的运用,其共同点是“精讲”,这种不漫不杂的精讲,可以归结为五种基本方式:
  ——“导”。即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为“引导”,如开讲后的“导入”,环节或教材内容转折过渡时的“导领”,学有疑虑、读有争辩时的“导向”,都需要教师以讲引领。当然,所谓“导”,就不应是“全盘授与”,而是“相机诱导。”
  ——“点”。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以讲解“点要”,无论是学生自读,课堂讨论,课文梳理,必要时,教师就以精讲点出要旨,指出要处,揭示要害。当然,这种“点要”,不是到处指指点点,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点”。
  ——“拨”。即在学生疑而难解时,教师作必要的“拨”暗求明,引导学生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去自己求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拨”,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力,“拨乱反正”之奇效。
  ——“补”。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有时必须引用旁证,趣读典故,介绍背景,补说逸事。这不但不是喧宾夺主的“闲侃”,实为学生理解领悟、激发情趣、增加信息密度所必要。
  ——“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题议完或一堂课学毕也都需要教师已精当的讲解来“收口”。这种“小结”或“总结”对学生明白要旨、加深印象、获得结论、帮助记忆都是十分必要的。
  从课堂中教师讲解的呈现策略看,往往也不是一大篇说教、耳提面命的形式或令孩子生厌,或催学生入眠,而是灵活地渗透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中,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其呈现方式如下:
  1、寓讲于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避免教师烦琐的分析来代替。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读懂,教师不必把学生可以自己吃的“食物”还嚼烂了再一口一口喂给学生。另一方面,即使对教师可以讲一讲的内容,往往也是学生可以凭借语境来自己读懂的,而且后者的学习质量,特别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会大大优于前者。因此,寓讲于读,应该是最上乘的讲解艺术。
  我在教《一夜的工作》时,其中有学生质疑“陈设”这个词的意思。
  生:“陈设”的意思就是“装饰”。
  师:请注意“陈设”所在的句子读一读。(“陈设”所在的句子: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生:“陈设”的意思就是室内摆放的东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句子中写到“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些东西就是陈设。
  师:你真会读书,不仅理解了“陈设”,而且掌握了了解词的方法——联系语言环境,即词语所处的句子或段落。下面,我们就来按照这个办法说说“如此而已”的意思。
  生:“如此而已”的意思就是不多、很少。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个意思的?
  生:因为句子告诉我们,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师:对!“如此而已”意思就是不多、就这些罢了。

  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读懂”来代替“教师讲懂”的教例。我没有把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读有关句子正确理解词语。我可以这么认为当代语文教学中的“讲”本质上应当是“导”,“导读”之“导”。
  2、寓讲于说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出自教师之口的话,最好还是启发学生自己来说,这便是“寓讲于说”。由教师“讲”与让学生“说”,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教师虽然讲得会比学生好,但还是应当让学生自己来说,以“说”代“讲”。因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演练,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即使教师有最好的“表演”,也是无法代替的。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是,一位教师设计了巧“劝”的语言训练:(教师分析完第三段,出示灯片)“你们看,种田人躺在树桩上做美梦,你们忍心看着他田里的庄稼枯死吗?谁来劝一劝他,能让他重新拿起锄头。”
  虽然这个巧“劝”设计是“巧妙”的,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阐发,又是对课文中心的透辟揭示;既是对表达能力的口头训练,又是对言语交际的实践运用。本来这些方面都是可以由教师来“讲”的,现在改让学生自己“说”,由说得不好,到评议补充后说的较好,说得很好,学会了说,这才是学生有了真正的长进。
  3、寓讲于作
  学习语文,当然包括了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但是不管怎么说,重点、难点还是在书面语言(“文”)上。小孩子入学前就基本上掌握了口头语言(当然还需要提高),但书面语言(读写能力)呢?还是一片空白。所以语文课上应当让学生多写多作,克服语文教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通弊。教师的讲解,应当渗透到学生的作业中去,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做一做,其效果会远远胜于教师的单向讲述。我让学生我教《小姗迪》一课,在精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写出小姗迪为把零钱尽快找还给我,而被马车轧断双腿,然后叮嘱弟弟小利比还钱。把这悲惨、动人的情景提笔写下来。
  这样做,实质上既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拓宽了写作资源,让学生有话可写,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学生自己“做”来代替教师“讲”,都是变着法子做,从中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4、寓讲于“演”
  对课文中的一些重难点,本来是教师要费力讲解的,也应当尽可能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表演”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感知,其效果也会大大优于教师的抽象讲解。如教《精彩的马戏》一课,文章虽然描写得很生动,但文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的;插图虽然直观,但毕竟是静态的。教师通过演示再现课文内容的精彩,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语言文字。如教“猴子爬竿”一段,朗读后说,课文把猴子的表演写得这么精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个节目?学生听了个个挺有劲,教师接着出示一根细长的小棒和一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的小猴布玩具。先演示小猴爬上杆去,速度颇快,以示小猴爬杆动作之娴熟,这是初现精彩;教师演示小猴爬到了高杆顶上,此时提问:小猴在爬杆顶上,表现紧张吗?(轻松自如)他看上去害怕吗?(毫无恐惧之色)它本来就调皮、逗人,现在怎样?(更顽皮、逗人)这是再现精彩;然后演示小猴子一个急转弯,用脚钩住高杆,头朝下,双手展开似蜻蜓状,再操作起头左右转动,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达到表演高潮,这是更现精彩。至此,教师便紧扣课文重点,相机出示课后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杆很精彩?优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边看、边听、边思,又有演示的指引,便能顺利作答,说初其出显精彩、再显精彩、更显精彩之处。这是教师的讲解所难达到的。
  5、寓讲于“画”
  语文课文本身就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既有自然风光的画面,又有社会风情的画卷。在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意境,其效果无疑会远胜于教师的抽象讲解。在教古诗《山行》用板画诗意的方法,发挥形象思维来读懂课文,便是“寓讲于画”的生动教例。
  师:请你读读诗,想一想,如果概括诗意作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生:要画远山、小路。
  师:小路怎么画?说出理由。
  生:要画得蜿蜒曲折,盘旋而上。因为诗中说“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就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师:还要画什么?生;还要画云雾缭绕、房子、人家等。
  师:为什么画云雾等?
  生:因为“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缭绕的地方隐约可见房檐翼然。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还有的说要画上炊烟袅袅,因为有人家居住。有的说还要画上一丛丛火红的枫树林,画上诗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6、寓讲于“联”
  从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都必须溶入于就知识的“图式”之中。因此,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去主动联系旧知识、旧经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对新知识的吸收功能,从而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讲解,同时有益于增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获取能力。《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有这么一句话“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我让学生思索“静静地站着、站着”这句话的含义,人们在想什么?我以“我们不会忘记……”的板书把学生带到已经学过的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课文回忆中去……
  师:“站着、站着”这使我们想到一篇文章《送雨衣》请大家用“我们不会忘记……”这个句式说说。
  生:我们不会忘记,总理、邓妈妈给站岗的警卫战士送雨衣。
  师:“站着、站着”我们想起《一个降落伞包》。
  生:我们不会忘记在飞机遇到危险时总理解下自己的伞包,大步跨到小叶面前,把自己的伞包给小叶背上……

  这便是寓讲于“联”学生联系旧知,便高效地吸收新知,不多费老师口舌。
  7、寓讲于“算”
  教师怎样讲课文,说到底要“因文而异”。有位老师教《草船借箭》他竟巧妙地运用了“演算”使学生感受到周瑜心胸狭窄,逼人之急和诸葛亮,神机妙算,处事之巧。
  师:周瑜妒忌诸葛亮,给诸葛亮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生: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
  师:我们计算一下平均每天造多少支箭?每小时造多少支箭?
  生:每天要造一万支,每小时最少要造416支。不过必须不睡觉,不休息,不吃饭。
  师:能造出来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不仅数量大,而且周瑜不给材料。师:诸葛亮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诸葛亮不但接受周瑜的要求,还提出三天就完成造箭任务。师;按诸葛亮的计划,三天完成任务每天造多少?比原计划每天要多造多少?
  生:最少每天早33000支,比原计划要多造23000支。
  师: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完不成,周瑜借机杀害诸葛亮……

  以上说明,教师精讲、巧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深谙课文,巧于设计,把传统的讲解化于指导学生各种演练活动之中,就能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期
  3、江苏教育2004年8月B
  4、教学月刊2004年3月上
  5、北京教育2004年12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2-07]
 
上一篇   以图助教讲解小学语文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小学语文课文讲解技能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