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语言技能
浅谈语文新授课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作者:何旭玲
 
  说到语言,它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一样重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而对于教师来说,它更是一时半刻也无法离开的工作工具。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学语言艺术化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现笔者将从课堂的导入、新授、拓展、小结四个环节来探讨语文新授课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一、导入——先声夺人,扣人心弦。
  “先声夺人”是美国电影风靡全世界的绝招,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借鉴。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扣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导语的设计常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揭题引入法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常设有领题,是为了突出文章叙述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从课题入手,设计导语,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三)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
  除此之外常见的导入方法还有谜语导入法、开门见山法、承上启下法、朗读导入法等,教师应根据文本、学生、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巧妙运用语言敲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新授——设疑解难,妙趣横生。
  开了个好头,下面就要趁热打铁了。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新授时语言能全情投入、设疑激趣、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扣人心弦。
  (一)全情投入,感染人
  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全情投入的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
  (二)设疑激趣,启发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三)抑扬顿挫,陶冶人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从而陶冶学生,使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三、拓展——弦外有音,开拓视野。
  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都设计了拓展的环节,而很多时候这一环节只是走了过场,没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我欣赏课外拓展,但我觉得也不能走极端,应在立足书本的基础上向外拓展,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将我们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历史,伸向古人。
  (一)完形想象训练设计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作者根据写作需要,巧妙运用文艺美学中的“召唤结构”手法,有意略去一些过程,只提供了头尾或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此类文章拓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完形补白。
  (二)拓展延伸想象训练设计
  课文林林总总,篇篇文章各有特色。有些文章情节含蓄,语句言简意丰,完全可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换位想象训练的设计
  换位想象即假设想象,就是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和角色的一种有效的训练。
  但是,拓展要有度,必须是在教师深度备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利用精炼的语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中心去引导,避免生拉硬扯,节外生枝。
  四、小结——精辟简练,画龙点睛。
  讲台如舞台,教学如演戏,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的相对独立的课时教学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呢?怎样把一节课四十分钟,不下数十条,甚至于上百条的信息进行巩固深化呢?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画龙点睛似的“课堂小结”。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小结方法:
  (一)归纳法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归纳是课堂教学小结的有效方法。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点、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加以归纳总结,通过必要的重复强化要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理出明晰的条理,完善知识框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新知的真正领悟。
  (二)诵读法
  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选取作品的精彩段落,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或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背诵,紧扣学生心弦,撞击学生心灵,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深刻印象。
  (三)评述法
  课本中的选文多为名家手笔,作者中不乏光耀文坛的巨匠,也有曾为人类、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其中的优秀者其探求人生真谛及真理的勇气,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人们所景仰。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者以饱满的感情,诗一样的语言对其人、其文加以评述,可以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因为文本的内容是多姿多彩的,所以课堂的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要顺学而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结,还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然而,于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堂小结”存在的必要性,却是不容置疑。教师要用简短、精炼又饱藏蕴意的语言为一节新课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6-12]
 
上一篇   《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评分标准》  摘自《宝坻教研》网站
下一篇   语言铸成语文教学的灵魂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