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读书时间 好书推荐
向你推荐一部奇书——《狼图腾》
佚名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是我近年来看过的少有的一本好书。作者姜戎是一名插队内蒙古边境额仑贝尔草原十一年的北京知青。为了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作者从1971年至1996 年腹稿了二十五年,初稿于1997年,三易其稿后定稿于2003年。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煌煌五十万言,让我们在书中重新认识了草原狼,重新认识了草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了我们人类自己。

  书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黄羊,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最后作者道出了对小狼的忏悔,对蒙古老人的忏悔,对草原的忏悔。震撼了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轻意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读过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

  狼在我的记忆中是凶猛残暴的肉食动物,狼外婆的故事伴随了我们的幼年时代。我们汉语的词汇中关于狼的词语,全是对狼的抵毁和贬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不堪、鬼哭狼嚎、狼狈为奸……。看来我们的无知和应试教育让我们对蒙古人崇拜的狼从小就存在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

  狼是狗的祖先,狗却与狼势不两立。如今狗已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但它从此也失去了独立生存的狼性。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这就意味着狗永远也不能与狼同日而语了。草原上的牛羊强壮了蒙古人的体魄,草原上的狼锻炼了蒙古人的品格。我们的计划生育造就的这一代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受挫折教育都很差。他们的时代什么都不缺,他们缺少的只是吃苦耐劳,缺少的是像狼一样的性格和狼一样的精神。儿子津津有味地听我讲小狼的故事,我却多么希望他能有一点小狼的精神。

  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群的中的友爱亲情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凶残,但狼只有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牲畜和人。这比饱暖思淫欲,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了。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外,说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计都是人跟狼学的。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在大西洋海底的潜艇绞杀战,解放军出奇制胜的穿插分隔包围战术都是狼群战术的一种。中华民族就是缺少一点点的狼性,当年几个日本鬼子就能扫荡一个县城,赶着几千名老百姓满山跑。有了狼性的民族才不会有羊性的百姓,有了狼性的民族才会有千千万万个黄继光,才会有千千万万个董存瑞。

  我们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狼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能得以生存,这是每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在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迫发出狼一样的嚎叫。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在这本书里狼性与人性的碰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狼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狼群消失了,多米诺骨牌就要倒塌,与狼为敌的草原狗也会从此衰败。草原上的老鼠成灾,草场会迅速退化,马也变得懒散起来。草原沙漠化了,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只能变成一种回忆,而牧民也只能从定居放牧改为圈养牛羊。看那一年比一年凶猛的沙尘暴吧,生态已开始失去了平衡。生物的多样性已经被打破,打来打去,打尽了“豺狼”最后遭殃的还不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族性格——评《狼图腾》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深厚积淀的儒家思想,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之至,在其“温良淳厚”思想的教化下,忍让、谦和成了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主流,而强悍进取的精神正在慢慢地退化乃至消失,在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近日,姜戎先生在其新作《狼图腾》中,就对这种儒家教化产生的民族弱性提出了质疑,发出了挑战。

  这部书是作者历时30余载而作。30多年前,作为一名知青,姜戎自愿到内蒙古草原插队,长达11年的草原生活,他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在痛苦的精神“游牧”中,蒙古狼带他穿过历史的千年迷雾,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在历史和现实的穿梭中,在想象和假设的拷问中,通过对大量翔实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作者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狼图腾理论”“古老而悠久的华夏文明起源于狼性十足的草原游牧部落。祖国统一后,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再加上儒家思想的教化,人类精神内核中的狼性逐渐被羊性所取代。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后,狼性的游牧民族就会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一次一次地灌输强悍进取的狼性血液,让华夏族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振作起来……。从此意义上,华夏农耕民族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的脑与手,而游牧精神和游牧性格创造的是脊梁,在这强悍进取的狼性中,深深蕴涵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潜力。”

  面对当今中国存在的人类精神和民族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现状,作者又沿着“狼图腾理论”进一步作了分析,明确指出,“中国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转换,而更基础更具有决定性的却是国民性格的改革与转换……,当今中国的改革,就是要以狼图腾精神革农耕性格的命,革儒家‘温良敦厚’误导中华之命”。从这一理论的层面找到中国落后的病根后,作者又把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升华,提出了社会向前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古代的‘文明羊’,发展成为现代的‘文明狼’,并向个性真正解放的真正自由的‘文明人’发展,到那时,中国人根除了‘文明羊’阶段的家畜性,克服了,‘文明狼’阶段的半野蛮性,才能成为真正大写的文明人。”

  其实,作者所提出的农耕和农耕性格是导致中国落后的病根的理论,过去知识界也有不少人深有同感,可在这场关系中国命运的思想之争中,因为缺乏有力的批判武器,谈得总是不深不透。这部书情理交织、力透纸背,为其推理的严密资料的翔实,想象的合理,为批判农耕性格提供了锐利武器,读来令人信服。的确,各国之间的竞争, 最根本的还是民族性格的竞争。应该说,本书所揭示的华夏民族性格中的缺憾和弱性,从民族性格角度寻求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虽然作者的“理论”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推敲,但其倡导的开拓进取精神,呼唤伟大强悍狼文化的回归,无疑为锻造怎样的民族性格提供了范本,为中华民族怎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指出了一条道路。

   [2006-05-31]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上一则 · 《大河》我爱读的一本书 下一则 · 一生要读的世界历史10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