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教学论文 导学案论文
用好导学案,使其由“麻烦”变“简单”
黄元罗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抓手普遍被广大学校推广使用,它着重突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够通过学习任务前置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近老师;它还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老师真正做到讲在疑难处、讲在关键处和讲在易错处。自2009年9月,我校就大力推进导学案的使用,并出台了导学案的“编制要求”和“使用要求”等,先后组织数次全校性的导学案使用模式和效果研讨。近4年来,我利用闲暇之余听了无数节课,通过调研,欣喜地看到课堂变革的意识已经在老师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模式正在逐步构建。当然,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我们今后不断改进。
  1.师生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导学案被引进我校之初,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和研究的眼光去审视它,而是以一种烦躁和消极的心态去对待。抱怨前几年学差异教学,近两年是诱思探究,今年又弄了个导学案,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东西明摆着是折磨人嘛。还有,老师还是以前的老师,学生的素质更是不如从前,导学案能有用吗?净是花架子!另外,也有不少教师也知道导学案能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可总是担心以前老师讲那么全和那么透,学生的效果都不好,现在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能会吗?因此出现了课前用的是导学案、课上依然是一讲到底、课后仍然是作业泛滥,学生苦累不堪!这些观念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导学案的推广和使用,于是乎,不少教师跟学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人听课了就有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没有人听课还是教师一讲到底、课件一放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导学案,以前,学生一般是没有预习的习惯,都是课上听、课后练的学习模式。因而,预习的态度和能力都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从而出现了拿到导学案直接抄教材、抄资料、甚至抄同学的假预习,导学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学情,出现了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大讲特讲的低效现象。综上所述,师生的观念都需要转变和深化,要多“走出去”或者“请进来”,对老师进行现场培训,直接产生视觉上和观念上的冲击;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广和考核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学校的要求畅通。对学生要从思想上引导和行为上约束,真正做到不预习不上课。2.导学案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尽管对导学案的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各备课组在具体实施时已经大大走样。如:双人备课基本上没有、新知探究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无从下手、问题的设计不能体现知识的生成和教师的讲授、形成性检测的题目与导学的问题不配套或者难度偏大等。这些问题使得导学案成了学生的负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3.导学案与课堂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用了导学案,师生对答案”,这种现象在我校不少教师的课堂上存在,教师没有根据学生预习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巩固和检测,出现了不该讲的也在讲、该讲的没有重点讲的低效课堂;还有不少教师把导学案仅当作是一种形式,课堂上依然不顾学情滔滔讲。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导学案的质量不高,无法导学,不能反映学情;二是教师的懒惰,根据学情对症下药要比直接讲授费时费神,因而就随便找个课件放放,使得学生听起来无味。
  因此,要提高匹配度,学生必须认真预习,提出质疑;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课前认真批改导学案,准确诊断学情,精心复备,课上一定要有预习检测和展示,一定要敢于不讲、精讲,让不认真预习的学生产生阵痛,让认真预习的学生真正有所得。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4-03-02]
 

上一篇  →  摘自《中国教育出版网》网站
下一篇  → 关于“导学案”授课的一点想法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