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教学论文 网友投稿文章
“两难”问题的困惑
凉城第一小学 王 炯
 
  情境分析:
  每逢三月,同学们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从征文中、周记中、讨论中都表达了应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如今商品经济社会,什么事都讲究实惠,真正愿意做一个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傻子”更是少之又少。回想低年级时学生总是积极投入班级工作,群策群力,班级需要什么或教育热爱劳动,大家都特别自觉买力,但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想也成熟,往往会要个人利益看得更重些,做事前会考虑自己多些,例如和成绩差、行规较差的同学同桌,都一百个不情愿或牢骚一番;班里让同学找些宣传资料,积极性蛮高可带来的人却不多;纸团丢在地上,你踢过来我踢过去,也不愿意弯腰拾起……。

  分析原因:
  根据以上情境,经分析后认为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
  (1) 来自社会、家庭、周围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因素。有些家长在处理家庭事务及教育孩子问题上,方式方法不够妥当,生怕自己孩子吃亏,长此以往间接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为人处事的看法也逐渐发生改变,特别是圆滑,投机取巧在中、高年级情况出现较多。另外,家长对孩子高涨的积极性不予以支持与满足,没有言传身教,给予孩子正确的榜样的作用。
  (2) 学生自身思想的波动。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学生在家往往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长期由父母、祖父母一手包办的不良局面,学生养尊处优,为大人做事要先提条件,难以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更感受不到付出也是这件快乐的事!随着孩子思想的不断成熟,会去衡量所要面对的事情,对自己有啥好处,会不会耽误自己玩的时间,为什么要我做?别人为什么去做?……有些学生一旦认为吃亏了,有的只好自认“倒霉”被动接受,有的采取逃避的方式,还有的甚至强词夺理,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这些学生渐渐脱离集体,对班级各种事务抱以与己无关的冷漠态度。
  作为班主任虽通过思品课、班会课,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可学生往往说得总比做得多!如今我不得不采用“做了好事,就留名”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发关心和参与班级工作。但这样做出的好事,难免带有功利性,虽然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但这一“喜人”的现象,能让老师感到欣慰吗?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4-10-22]
上一篇  → 出乎意料的惊喜——说说给教材补白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友投稿》网站
下一篇  → 黑与白的思索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