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教学论文 阅读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王秀清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定义来看,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字,人们利用它彼此交际,交流思想。可见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点体会:

  一、训练目标要明确
  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怎样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写”;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因此,要统观全篇,确定训练目标,要按照“大纲”对年级的要求,按作者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的内容和课后作业提示与学生实际训练目标.训练目标的确立要准确、科学、鲜明、突出;确定训练目标时,要注意连续性和阶段性,按“大纲”要求、教材系统把握好每项训练“点”和训练“度”,使训练要求到位。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设计精巧、有梯度的训练环节,分布实施、层层逼近教学目标,而且各项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重点,以读懂每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要学生知道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归纳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例如(九年义务教材21课)《大海的歌》确定了四项训练目标:一是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学习作者有序观察,表现事物的能力,为仿写清晨你在上学路上或走进校园后看到的景象打下了好的基础;二是段的训练,重点是讲第二段,引导学生欣赏两个比喻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三是句子的训练,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唱着一曲颂歌。”从中学习作者借景抒情和运用拟人手法的方法;四是读写结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使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相统一,突出三年级仿写的训练重点,又有比喻、拟人句的理解品位与观察力、想象力、朗读、背诵的训练与培养。这样训练目标具体,且切实可行。

  二、训练方法,讲求实效
  语文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训练来实现,每节阅读课都应以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始终。
  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听、读训练是在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解决“怎样听、怎样读”的问题,要在听读训练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吸收说、写训练所需的营养;说、写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解决“怎么说、怎么写”的问题,要在说写训练中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听、读训练中所获取的材料和方法。要把握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设计训练方法,使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一)围绕目标,选准训练点
  一篇课文训练目标确立后,就要围绕目标,根据教材内容,选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立是优化语言文字训练十分重要的工作。训练点的确立以文章思想为主线为准绳,根据“大纲”有关年级训练的规定和单元重点训练要求确立训练着眼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确立训练的侧重点,确立训练的突破点。如第六册教材《丰碑》一课第二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我在教学当中通过词句理解,以军需处长受冻牺牲的神态为着眼点,以抓住“镇定”“安详”“愣”“喊”“吼”“抽动”“抖动”“敬礼”等词所在的句子来品位作为突破点。通过文章词句的品位,我引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为什么不自己留下一件棉袄,他受冻将牺牲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带入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情境,从而领悟《丰碑》的深刻含义。

  (二)训练方法要讲求科学性
  训练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学习语言的规律,注意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由理解进而到积累运用,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如《捞铁牛》一课第四段的内容涉及到水的浮力知识比较难,教学时,我通过实物演示、电教媒体等帮助学生感知,加深理解。

  (三)从整体着眼,训练要有层次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精心设计问题,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提问,要从整体着眼,设计好训练层次,围绕带动全文的大问题向部分辐射。我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①抓住中心句读懂全篇文章,这课的结尾句正是全篇的中心句,即“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然后指出重点:葡萄沟这样好,为什么?接着让学生逐段理解,第一段认识“出产水果多”,第二段“葡萄好,老乡好”,第三段认识“葡萄干好”,从而体会是个好地方;②抓重点句,让学生读懂重点段《葡萄沟》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也是要求学生理解的重点内容,我从二、三、四句使学生了解葡萄“长得好”,“又多又美丽”,“甜”体会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③抓重点词,读重点句子。“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重点句子的重点词是“好地方”,抓住“好地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训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出示填空:葡萄沟出产(    ),人们喜爱的是(     ),葡萄的枝叶(    ),成熟的葡萄(    ),挂在绿叶底下的(     )美丽极了,那里的葡萄干(    ),(    ),非常有名,葡萄沟真是个(     )。这是第二层次的训练;最后训练写段,仿照课文写一段话“——真是个好地方”,这是训练的第三个层次。

  (四)训练语言文字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交互为用,伴随始终的过程。语文学习本身就是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训练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两条训练线,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寓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中。在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多思善想的习惯。
  结合学生特点,从具体到抽象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抓重点,会理解主要内容。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写的夏天的一段为例加以说明,我进行指导概括的方法:抓住主要的部分或关键词概括。第一句抓住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第二句抓住枝叶长得密密层层,第三句讲雾升起起来,淹没了森林,第四句讲太阳出来了,第五句讲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用中心词概括:树林、枝叶、浓雾、太阳、野花。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学会了概括的方法。

  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的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就是把课文读出,内涵渗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去体会作者怎样表达,那些词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具体起来,更好的再现文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深入思考和体会。以《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夏天的一段为例。第一句当学生概括“树木”之后,教师引导理解,作者怎样写夏天,理解“葱葱茏茏”是比喻夏天的树木茂盛。再看作者怎样写树木茂盛,引导学生抓住“封、挡、蔽”三个形象化的动词,理解密密层层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头脑中再现小兴安岭夏天枝叶繁茂的景色特征,第二句指导学生读书,理解怎样写浓雾的。第三、四句引导学生抓住“穿过”“照射”,体会强烈的阳光,抓住“野花”再现林中美景。

  这样一步步训练,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形成一个个连接的影视镜头,形象直观的理解课文,训练了思维的过程,充实了阅读训练。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03-05]
 
上一篇  →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提问  摘自《昌平城关小学》网站
下一篇  →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