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名师活动 20年回眸
精彩人生 精致课堂
——“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
佚名

  总体印象
  11月20-22日,受学校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是把二十年来全国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请来重现当年的精彩课堂,此次观摩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介绍教师;回顾当年的精彩课堂;上课展示;回望来路(老师们介绍从获奖到现在的感想、经验和智慧)。上课教师的精彩课堂和课后感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虽然天气寒冷,但却让我感到春意融融。短短的两天半时间,一共听了15节课,一个报告,认识了黄亢美、杨再隋、陈金龙、张伟、黄兰等一批名师和专家,她们一节节精彩、生动的课堂教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大享其带给我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同时,也让我有所收获。
  名师对面看过来
  60多岁的黄亢美老师宝刀不老,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字理识字和字理析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是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执教白居易的《草》,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全员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会儿“荣”,一会儿“枯”,一会儿“烧”,一会儿“长”,学生兴奋地站在讲台上,钻在桌子下,在课堂中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都被黄先生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了。  
  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以读为主,将读进行到底,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读悟相容,促进情感。他不追求形式的完美,不硬在40分钟内塞进课文的全部内容。他据40分钟课时,选择四、五两段为适度容量,力求扎实展现语言训练过程。全课只“研究一个问题:四、五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详细具体写的”?把时间留给语言训练的评价——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水平和方式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他不制造课堂上无休止的“一片小树林”般的举手,不安排尖子学生“超水平”的学习前就有的思维成果显示,不让学生只做听众和陪客,只动口不动手的“君子”。40分钟的教学,学生的个体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朗读、默读、表情读占15分钟以上。  
  《曼谷的小象》是张咏梅老师1997年获全国一等奖的赛课。这次她重上这节课,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时空,更注重词句理解和语言积累。按照她自己所说的,以前上课、赛课从来不事先跟学生见面,如今上课前一定要进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在课堂上,学生真实地展现出平日的学习状态,似乎习惯依赖于老师的主导,年龄小,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经验也不够丰富。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同阅读文本,深入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局限。在课堂上,张老师问:“这篇文章有九个自然段,有两个自然段在讲阿玲指挥小象拉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哪两个自然段?”就这一找,好几个学生总把七自然段提出来,本在课堂上不是难点的问题,却成为了一个生成现象。这时,我看到课堂上的张老师不是在催促孩子完成教案,而是反复让孩子去阅读文本,思考、分析,再找出答案。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老师等待的过程。课上,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关怀下,去发现有意思的词语,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学习真实而独立地表达自己,享受着学习过程中带来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对话建构,过程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成为自主的清醒的学习者的途径。
张学伟的《林海》的课堂中,没有了教师的精彩范读,更多了学生的展示。教学《林海》中理解“岭”和“林”的特点时,让众学生把自己阅读后的理解用一个字写在黑板上,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擦去了不妥的,留下了准确的。整个课堂充满了师生交流讨论的和谐气氛。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已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预设少了,生成多了,整个课堂焕发着勃勃生机。
  河南省骨干教师陈丽羽老师《盘古开天辟地》中的词语教学让人记忆深刻。教学中理解“混沌”时,陈老师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老师出示词典的解释,让学生“选一选”;教学“抡起”时,老师让学生和“举起”比一比,再做做动作体会;教学某两个段落时,让学生说说文字里藏着什么成语。从猜到查字典,从理解到动作,从阅读到自己小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理解了课文,而且习得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河南省骨干教师陈金龙的《白鹅》是一堂充满深情朗读的课堂。他的朗读教学体现在“情”上,体现在“趣”上。“窥伺”的狗,“好一个()的白鹅。”作者抓住一个词一段话反复读,读出了自己的个性,读出了不同的趣味。课末,当深情的音乐缓缓放起时,陈老师的示范读令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都震撼了。他把“白鹅”读成了人,读成了朋友,读出了与一个“朋友诀别”时的依依不舍。陈老师与孩子一句一句地读,一层一层地读,读出了含义,读出了深情。
江苏省骨干教师许嫣娜老师的《小动物过冬》更是一个充满快乐阅读的课堂。课堂上,教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读出了“蜜蜂妹妹”的娇滴,读出了“青蛙哥哥”的活泼,读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乐趣理解内容,学生一定会在快乐的学习中快乐的成长。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文识字,每个字都有侧重点,把识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说说、看图,理解字的意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字词反复出现,加强学生记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独特创新,将《题林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整合起来,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古诗,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已体察,使古诗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王玲湘老师的《搭石》盈溢着一种质朴的美。她把课文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竖着排列,这些句子就变成了一首节奏明快的小诗。她要求学生读进去,想出来,想出画面来,放出画面来。她还反复创设走搭石的情景,相机指导朗读,深入体会画面的美。
  另外还有黄兰,将军晶,董琼…………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不一而足。
  见识及感悟
  望尘莫及处:
  1、有底蕴。各位名师他们出口成章,滔滔不绝,无需润色却字字入心。他们的板书工整、规范而又舒展。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明了。他们的朗诵标准动情,娓娓动听。
  2 、创造力。课堂上的老师们,时而严肃,时而幽默,时而庄重,时而活泼,时而笑容满面,时而忧心忡忡。创造性的表扬,激励孩子,他们巧妙地创造出一节节和谐融洽的课堂,从他们的课堂上我看见了他们信任的眼神,肯定的微笑。和蔼可亲的动作
  这些课“朴实、智慧”。每位老师都上出了原汁原味的语文课,立足文本,潜心研究语言文字,找准了语文的训练点。
  受益匪浅处:
  一、对文本的研读要深要透
每一篇文章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都特别多,作为教者心中首先要有数:我想教给孩子的是什么?编者的意图是什么?在我所执教的学段学生该学会什么?在这篇课文所在的这个单元应该承载着一个什么样的教学任务?只有不断地去深研教材,我们才能对课文进行大胆地取舍,把自己要教的精讲精练,不需要在课堂上细化的内容要淡化或直接删除。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才会是有效的课堂。
  二、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海洋是永远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上的。如果学生不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上讲授多少便只能得到多少,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永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会场的老师们无一不是在教学中渗透了学习的方法:陈丽羽老师注重是理解词语的方法,教给学生同音字对比、扩词区别、选择字典中的义项、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陈金龙老师则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想像画面读、范读、轮读等各种方式地读,陈老师循循善诱在引导上语言风趣诙谐;许嫣娜老师教学是低段,在训练学生学习生字和说完整句子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师者基本功要扎实
  “学然后知不足”,真的是见得越多才觉得自己越浅薄,才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缺乏底气。大师们的粉笔字、简笔画、侃侃而谈、循循善诱、对孩子引导时语言的拿捏、对文本钻研之深刻无一不是让我佩服的地方。
  四、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有气场
  这些老师在上课之前,也就是在台上之前都没有和学生接触过,但是在进入课堂的时候学生能积极的跟着老师的节奏融入到教学中,沉浸在老师的引导中,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仿佛这些场景就在眼前。同时,我还发现这些名师的课堂上没有使用多么优越的多媒体手段,有的名师甚至在PPT上只是一些课文段落的显示。这些发现让我看到了,一节好课,不再你的课件多么精美,你的图片多么的漂亮,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可以了。一节好课,在老师的引导,在学生的心中荡漾,下课了,如果学生还沉浸在课堂中,那就是一节好课。怎样才能成为一节好课呢?教师在教学中方法的使用、教学语言的渲染、教师激情的释放或投入,才能让课堂成为好课。我们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激情,都没有融入到课堂的内容中,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也吸引到教学中呢。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的理解抽象的、离生活较远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处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挖掘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解中有自己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才能有知识的转化,才能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个人励志
  通过这次学习,我想作为语文教师要取得专业化的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渐趋成熟,就得经常学习,反思,创新。首先要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己,要多读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内涵。其次,要多锻炼口才,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在那些讲课的老师中,大部分都能出口成章,使人佩服。另外,还要多学习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观摩课的老师最终搬上台的那一课都经历了很多练习和修改。在教学方面,我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朗读,一改过去的灌输式教学,他们都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课文,一句话反复读,一段话反复读,直到学生读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对人物有了合情合理的理解。上课的教师都善于设计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师用直观的图片、录像,用诗意的语言深深的触动着学生的心灵。
  回望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不变的是他们讲述时浓浓的语文味和对小学语文一贯的激情与热爱以及教学中“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文道统一”的思想。变化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有了多媒体的运用,更加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20年过去了,大师们的眼光更加开阔,课堂上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特色,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领着孩子们品读语言文字,学习写作特色,拓展课外知识。这质的飞跃让今天的语文课堂更加充实,更加多彩,更加高效。大师们引领着孩子们在文本中愉悦地行走。他们的文化底蕴是那么的深厚,课堂评价语言是那么的丰富、准确且具有激励作用,大师们板书上的每一个字符都经过了精心地设计,是对文本的精确把握,也是文本的清晰脉络。听着他们行云流水的教学,始终感觉有一个磁场在吸引着我,那是一种异样的惊喜与力量。两天半的听课,我没有感觉到累,心中只有“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情!
  大师们的课有深度有高度,一堂课宛如一部精心剪辑的电影,只有具备丰富演技的演员才能给观众留下记忆与感动。而我们普通的教师也许一辈子也达不到那种境界,但是凭着我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点一滴,不断磨练、积累。我相信,学习别人,就是爱上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一种成长的姿态沉入课堂,潜心耕耘,相信我们会把教育做的更好!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6-09]
 
上一篇    摘自《王老师小语工作室》网站
下一篇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