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名师活动 第四届青年老师教学观摩活动
小学阅读教学在前进
——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发言
丁培忠

  对这次观摩活动应该怎样评价?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以我们所听到的各种反映来看,似乎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有人认为,这次观摩活动的课堂教学是一次历史的跨越,是“崭新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方式和崭新的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也有人认为这次的课堂教学,是历史的倒退,平平淡淡,没有亮点,毫无新意。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没有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这次课堂教学的全局。如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要求,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这次的课堂教学的话,我们就应当承认,这次课堂教学既不像某些同志所说的那样一塌糊涂,而是进步很大,问题不少。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在对母语教学客观规律的把握上,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在课程开放的程度上,在教学媒体的运用上,应当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请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两年以前,别说在这样一次大型的观摩活动中,就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当老师示范朗读之后,问学生读得怎么样,学生敢于对老师说:“我认为老师读得不好,我可以给老师做示范”吗?这次的课堂教学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不是十分深刻的变化吗?这不是我们正在前进的一个标志吗?
  跟前几届观摩活动一样,这次我们仍分成两个会场。就我们所在的体育馆会场来16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7位老师所上的17节课来看,这次课堂教学的进步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形成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进一步发展的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提问、板书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猛烈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在艰难的探索中逐步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
  这次,我们有幸观赏了香港黄锦燕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比较理想的一堂课。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叫以学生为主体,什么叫平等对话,什么叫尊重学生,什么叫尊重学生,什么叫合作学习,什么叫面向全体,在这节课上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不是说,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吗?我们在黄老师的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不是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朋友,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吗?我们在黄老师的课上看到了这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大家大概已经注意到了,每个学生发言之后,黄老师总要道一声“谢谢”,而且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真诚,仿佛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
  吉林省张陆慧老师上的《从现在开始》,尽管跟黄锦燕老师的课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与我们大陆其他老师的课相比,应当说在学习方式转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她的课,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她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势利导结合得那样地自然、和谐;她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扎扎实实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得那么自然,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寓教于乐;她把寓意深刻的课文,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兴味盎然的表演,设身处地的感受,水到渠成的点拨,使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可以说是化难为易的范例。
  此外,天津刘颖老师的《观潮》、广东闫漯老师的《纸船和风筝》,在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主动性方面都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
  河南省韩翀老师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真正放下了老师的架子,走入学生之中,跟学生亲切对话,特别是当一名学生对他的范读提出异议,说“老师读得不好,我可以给老师示范”时,他处变不惊,坦然面对的态度,令人可敬。
  应该看到,我们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上面,仅仅是刚刚起步。在许多问题上,跟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转变。如果教师不转换角色,还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使你从形式上怎样模仿,也只能是邯郸学步。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答对了,或者答得很精彩,我们当然会激励他们,而且是从心底发出的真诚的激励。问题在于,当学生答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在指导他们错误的同时也能激励他们呢?最近,我看到一个材料,讲美国一部影片《师生情》的一个情节: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对一个长期在那种歧视下长大黑人孩子上课时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指头?”这个孩子慢慢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这位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呢?他马上真诚地说:“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只少数了两个。”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如此真诚地激励学生,学生还能没有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吗?

  二、对母语教学客观规律的把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以读为本”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是完全正确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我们注意到,这次课堂教学在体现“以读为全”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广西李以丹老师的《欢庆》、山东陈炳峰老师的《爬天都峰》、北京王蕊老师的《一夜的工作》、福建李静老师的《第一场雪》、河南韩老师的《草原》、陕西侯西科老师的《可爱的草塘》等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原则。他们在体现“以读为本”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第二是每次读都比前一次有较高的要求,体现了读的层次性;第三是加强了教师的指导。加强教学的示范,指导以及对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读书方法的点拨。概括起来就是注意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说到读,有的老师说,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读得是不是太多了。他们认为有些读的目的性不强,是浪费时间。对此,我不以为然。听说读写都主要,这是叶圣陶先生讲的。他这样讲,是因为语文从运用的角度,听说读写缺一不可。但是从学习的角度讲,读可以促进听,因为听听,实际上是读无字的书,读是写的基础,会读的人不一定会写,但会写的人肯定会读;读又可以发展、规范口头语言,促时说。我们不是提倡积累吗?积累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主要途径是读和背。我们不是强调培养语感吗?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也是读和背。现在的问题不是读得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因此,不应该给“读”泼冷水。

  小学阅读教学正在前进,但前进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探讨一些必须研究的问题。

  第一,值得指出的几种倾向
  1.离开语言环境一句一句地指导学生读。
  如果从指导学生读正确的角度着眼,可以一句一句地指导;但不少教师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也一句一句地读。感情不是在某一句突然迸发的,离开整体,离开上下文,离开具体的语段,要学生去体会一句话的感情,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至少应该以一个相对独立的语段为单位。
  2.写的练习太少。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写字、练笔都是阅读教学的组或部分,不可忽视。前几届观摩活动的课堂教学就有忽视写的倾向,此次仍无较大改观。当然也理解讲课老师的心情,大规模观摩让学生写十分钟,二十分钟是担心冷场的。
  3.有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明,要求不清,组织不力,效果不佳。
  合作学习是一种经过国内外实践检验的学习方式,应大力提倡,但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稳步推进。应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操作步骤。逐步提高合作学习的重量。

  第二,要正确处理阅读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1.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的关系。
  学习课文当然要理解内容,从学习语言来讲,应在理解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内容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2.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分清是非的关系。
  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们对作品的理解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的感受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但是,如果因为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连学生学习中的一些明显的错误也不予指出那恐怕就是教师的“失职”。
  3、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我们指导研究性学习,但也并不完全非否定和排斥必要情况下的接受性学习。我们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强化学生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但同时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必要进行探究,比如,一个字怎么读,照着拼音读下来就行了,还有必要探究吗?当然,我们说的接受性学习,不是指那种完全被动的学习,而是指积极主动的接受性学习。
  4.创造性运用教材和正确理解教材的关系。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材指的是教科书。教科书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打破那种“教材中心论”或“唯教材论”,提倡并鼓励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教材既然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种凭借,既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培养语文能力,那么教师就要首先认真理解教材,正确、深刻地领会教材。
  5.改革与继续的关系。
  语文教学改革,是要改掉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符合语文教育客观规律的东西,并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我这里所说的传统,既包括古代、现在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也包括现代、特别是建国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认为传统的东西都是好的,这不符合实际。认为传统的东西都是坏的,应全部抛弃,也不符合实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改革、发展、创新。

  总之,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绝对化。这样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结束了,但我们在阅读教学上的探索并没有结束。我们已经在改革的道路上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任重而道远。好在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只要我们不断前进,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11-26]
 
上一篇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