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名师活动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始于迷茫,臻于更高水平的迷茫
——致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组委会的一封公开信
作者:张祖庆

尊敬的组委会成员:

  首先对你们多年来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组织,表示崇高的敬意!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因为有你们搭建的这样一个平台,直接或间接受益,你们的功劳,我们一线教师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本次大赛,虽然很遗憾没有亲临会场,但是我依然热切地关注着会议的动态。通过网友们的课堂实录和点评,通过参赛选手和朋友们来自第一线的声音,我对本届比赛的情况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了解。

  这些天,我一直在关注的比赛,也在思考着比赛,对全国比赛有了一点自己肤浅的想法。现借论坛这个开放的平台帖出来,供你们参考。

  促使我写这封信的一个最直接的理由,是读完了网友“沧州唐老鸭发”于论坛的帖子,我的心情极为复杂,内心深处冒出了两个字——迷茫!

  迷茫于为何每两年非要搞这样一次折磨人的比赛——当比赛承载了太多东西的时候,赛场所呈现的课便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地方教学研究的真实水平、特色所在和价值追求。据我不全面的了解,为了这孜孜以求的一等奖,多少老师在揣摩少数评委的口味,围绕着评比要求精心设计,反复修改;多少老师为了这一等奖,干脆置眼下的学生不顾,脱离课堂,专门研究一课书的教学,有的甚至进行封闭式训练;多少老师,请了多少的智囊团进行了多少次的策划——有的甚至跨省邀请专家来设计教学思路;多少老师,为了这一课茶饭不香寝食难安精神焦虑压力重重,比赛没结束,人已经累得瘦了一圈又一圈……赛课,赛出了浮躁,赛偏了轨道。

  迷茫于每一届大赛的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花相似。不可否认,每届都涌现不少精品课,每一届比赛在总体上都会呈现各自的特色,每一届都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景象。但是,当我们透过表面的繁华,当我们冷静地思索,当我们千万次地追问:我们的阅读课相比于五年前乃至于十年二十年前,究竟有什么本质的进步?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因着这样的比赛,有哪些实质性的提高?我们看到的不少获得一等奖的课,仍然是以观赏性取胜的。这些课堂上,学生依然是被老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所包裹,课文的内容依然是我们做课教师津津乐道地进行分析的唯一对象,而承载课文内容的语言表达形式,依然很少有人去关注。“到课文里走个来回”的教学思想,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等教学理念仍然是“听起来很美”的乌托邦;不少的课,为了体现设计的匠心独运,模糊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界限,正像人教网友落地麦说的“教学比赛开始了,选手们越过了自己的跑道,穿过运动场,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终点”……还有网友说的:“说实话,在这次赛课中,一些地区的课教学效果不大理想,有的没有读懂教材,有的没有把握年段特点……如不管哪个年级,学完课文都要学生空乏议论,无病呻吟;都让学生装摸作样地动笔,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大。这课学完后,任课老师肯定要补课。因为,在这非常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词好没有过关呢!任课老师岂能放心!当然还要在后面夯实基础哟!”。当然,这仅仅是网友的个人意见,不一定代表整体_整体上,大部分网友还是对一些课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迷茫于我们的比赛,为何只给上课老师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的课后阐述。其实,一节课好与不好,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我们关注的往往是这个课在当下学生的配合之下产生的现场效果。而这效果的产生,是源于课本身设计的精彩?还是学生昨天的积淀?我们是否做这样一个设想,这些获得一等奖的老师,假如他们不小心抽到的是这个年级当中相对很弱的班级,那么还有多少人能够自信地说:“就凭这设计,我一定会获得一等奖”?相信没有人会有这样的底气!我们不否认大部分获得一等奖的课,是靠精彩的设计取胜的,但是离开了学生,给你一个不开口的班级,你能获得一等奖?!而现在,我们往往基本忽略了事实上存在着的学生本身的巨大差异,基本上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精彩与否,来决定课的高下,这些偶然的因素,现在却必然地成决定“生死”的重要因素。你说,这些因为学生的原因而与一等奖无缘的老师,他们怨不怨?假如给上课的老师稍多一点的时间阐述,也许,我们能从他们教学设计理念的解释中发现更多的精彩和这个老师本身的底蕴。

  迷茫于我们的大赛为何仅仅限于阅读教学?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阅读课才能上出水平,上出特色,上出风采?还是阅读教学问题最多,我们的主办方试图通过这样一种大规模的赛课来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还是阅读教学研究好了,其他的课的问题便不再存在?还是识字、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还是思维的惯性,让我们不愿意作出新的探索……

  迷茫于我们的一些民间学术团队为何如此的功利?比赛结果刚一出来,便将一本本早就印制好的聘请书送到了一等获得者面前,马上为其联系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展示活动,而二等奖获得者,则踏着沉重的脚步,带着一腔的失落,走向没有人关注的角落,等待他们的,是领导掩饰不住的责备的目光、亲友团失望的表情和一句句苍白而无奈的安慰……

  迷茫于我们的听课老师,津津乐道于获得一等奖的课,对其反复研究,而那些其实和一等奖差距并不大(有的,从创新和探索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则不一定比一等奖差),我们便再也懒得去关注,即便偶尔关注,也似乎是反面例子的典型;这些课更是成了这些比赛场上失意的老师和他们的教练员自己咀嚼和消化的不太愉快的永恒回忆。比赛结束,这些课也似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对于有些课所闪现出来的探索、创新精神却鲜有人去肯定和发扬……

  更让我迷茫的是,假如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仅仅是假如),我能超脱地不关注结果吗?我能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对这样大的比赛吗?我能在这样的比赛场上展示属于我个人和我们本地区的探索与思考吗?我能上出一节我自己理想中的课吗?当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一阵惊慌!我不能!我不能免俗!因为我的课要照顾全国各地评委的口味,因为我的背后,站着很多人,因为我的背后有很多的目光在期待着,关注着。我已经不再是我自己!——当然,这只是假想!

  迷茫之余,我也在思索。我们的比赛,能否给选手少一点迷茫,能否给听课的老师少一些迷茫?我们的比赛,从形式到内容,难道真的不能有一个全新的变化吗?让我们试着大胆地去想象:

  2008年的10月——11月。我们的小语盛会依然在某一个地方召开。

  这一次的盛会,与往届不同的是,课不再是纯粹的阅读课,识字、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种课型都有。或者分两个会场,一个会场专门研究识字课,一个会场专门研究作文课,听课老师根据需要各自报名选择。

  这一次的盛会,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一、二等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个性化的奖项:最具特色奖,最佳设计奖,最佳文本解读奖,最具亲和力奖,最具潜质奖,最佳生成奖,最佳效率奖,最富创新精神奖,最佳教学语言奖,最佳课堂组织奖,最有文化内涵奖、最佳教学手段奖……每一个参加比赛的老师,不再患得患失地揣摩评委的意图,而是将自己地区的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搬到了舞台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分享。他们不再背着“一等为王,二等为寇”的沉重包袱,他们将观摩当做一次小有负担但非常愉快的旅程。

  这次大赛与以往不同,还体现在比赛有一个主题,组委会将比赛主题早一年就告诉了各省,让各省市教研室发动老师们根据这个主题去反复研究,通过一节课、一组论文来展示研究成果。比如,本届(2008年)的研究主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形式揣摩如何和谐统一”(其实,这样的主题清单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每次一个小小的入口,以利于全国各地的老师和教研员一起深入研究,很多小专题研究深入了,积少成多,几届比赛下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参赛的课文都是选手们自己定的,不再是比赛主办方抽签抽出来的,他们可以很优雅很从容地打磨,课也不一定全是第一课时。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这个课中,他们紧紧围绕着比赛主题,对这个主题进行形象化的演绎,在演绎好这个主题的同时,也尽量遵循语文教学的一些被大家认可的基本规律。

  与往届大赛不一样的还有,本届比赛还组织了互动研讨。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老师们都带着自己的“前见”而来,听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将整个课堂中师生的活动当作一个研究文本,和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参照、印证,不断建构、生成着自己的新经验。本次比赛,每半天只安排两节课,然后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进行探讨。专家、各地教研员,听课的老师以及参赛者,大家在会场里无边界地言说着。交流的方式有短信互动,纸条传递,QQ群研讨。场内和场外的老师,在第一时间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热烈地讨论,精彩的碰撞不时赢得阵阵喝彩。会议结束了,生成了不少新的东西。组委会专人负责将这些原生态的东西整理出来,择优在小语会的会刊登载。与此同时,小语会将本届比赛中有代表性的课例,专家的报告以及精彩的互动,结集出版。此书以最便宜的成本印刷,以最大限度地回馈广大语文老师们!让更多一线的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物化的东西,对近几年这个专题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让老师们直接获得如何操作的经验,进而让我们的孩子们直接获益——这样,才不会让大赛成就了少数人而多数人只是凑个热闹。

  2008年新一届全国大赛结束了,各位参赛选手满载而归,他们带着不同的奖杯,带着祝福,带着友情,带着崭新的希望,走向全国各地。而听课的老师们也因为享受了不同风格的大餐,更重要的是对往日困惑的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满意而回。他们又开始期待着下一届比赛的到来。因为2010年的比赛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有机统一”。大家又开始思索起这个陈旧的新话题……

  更可贵的是,每一个老师都深深地认识到,一次比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老师们必将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继续跋涉着,迷茫着。但迷茫并不表示我们停止思索与跋涉。

  始于迷茫,臻于更高水平的迷茫!当是我们小语人永恒的身影。

  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一个来自民间的语文教师  张祖庆
                                         2006年11月14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12-03]
 

上一篇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