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名师活动 第八届“现代与经典”
现代与经典·印象南京(六)
——精彩演绎 深度解读
蜡笔 发表于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文字是死的,学生渴望的却是老师自己的带有鲜明个性的理解,于他们的才会是令人同喜同悲、同歌同泣的有生命气息的世界;语文教学是“冰山体”教学,要引导学生透过浮现在“水面”上的七分之一的“语言文字”而看到隐在“水面”下七分之六的“深厚意蕴”。重思考、重感悟、重体验、重创造,引导学生体会“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蕴外之致”、“味外之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内在“美丽”,努力实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有机统一。这,是窦桂梅老师的话,也是她的课堂——极度的厚实!

  4月11日上午9:50,紧接着冯恩洪校长的报告,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宋定伯卖鬼》带给我们无尽的震撼:媲美专业评书演员的魔力语言和生动的表情,饱满深厚的情感,深刻独到的文本解读,广阔多变的视野,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无一不令人赞叹,并深深折服。

  《宋定伯卖鬼》是一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志怪文言文,而窦老师却引导孩子们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并且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从一个字读出几十个字、几百甚至上千个字。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现、感受文言之美,窦老师带领学生三读文本:

  一读读准文言文,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二读读通文言文,体会文言精炼之美。在这一环节,窦老师一反常规看注释由字而句,逐句翻译的做法,别出心裁地来了个有趣的对读游戏,让人耳目一新:

  第一段,师读译文,生读文言,一句一句来对读。

  第二段,同桌对读。

  第三段,指名读译文,全班学生对读文言。

  师:短短的文言文的意思,却用这么长的译文来说明,古今对照,整体感受文言简练之美。

  为了更深入、更具体地感受文言这一特点,窦老师抓住一个字“诳”,一个字出现两次的“欲”,一个字出现多次的“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根据学生自己的发现,总结归纳出: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往往相当于一个词的意思,而且有的多意,多解,多用。然后再出现两个字的“遂行”“乃去”“大善”理解,学生发现两个字的,就相当于今天的一句话,文言文真简约。文言文中还有省略的字,发现他们,体会文言文的简洁。文言文一般短小精悍,需很多白话说明之,可见文言文的精炼。总之,典型的语言现象发掘出来,以便今后触类旁通,同时对后面的深入人物的形象作铺垫。

  这样处理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醒悟心理——这些词读起来大意理解,或者不太在意,原来还暗藏着“玄机”——容易激起兴奋点。

  在对一些重点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窦老师来了一个过渡语“既然文言文有那么多的特点,是考验我们同学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拿起笔,自己学习批注,文言文中哪些还需要提示,标注在字词的旁边。为自己作个提醒,也让别人得到分享。”同学们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就初步读通,读懂了文言文。真如窦老师的过渡语所说“谢谢同学们,就这样理解它,注释它,小说的情节跃然纸上。说说哪几段写宋定伯卖鬼。”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上,妙不可言。

  三读读好文言文。窦老师根据每段语句的不同特点,引领学生分别读出第一段不同句逗的停顿节奏之美,第二段读出语气之美,第三段读出动作之美。

  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文言文有别于现代文的独特语言魅力……同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在读中浮出了“水”面,窦老师趋势引导孩子走进小说中的人物:

  窦老师在这里根据孩子理解的情节“遇鬼→诳鬼→卖鬼”,采取了不同的艺术。

  对“遇鬼”部分,主要进行朗读想象的指导,在老师没提示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句号,逗号,感叹号自有它的停顿,老师只是帮忙打打拍子。

  在第一自然段最后一个词“遂行”的处理上,指导学生要读出该词代表句子的相应的长度。在这个环节上,窦老师的语言极其幽默,“古人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章就让你那么快读完了?我的男子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领悟到文言文该读出韵味,读出停顿之美。评价语言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这样的即时评价语是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如,师:文言文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问之,鬼()曰:“我是鬼。”
  定伯诳之,( )言:“我亦鬼。”
  师生分角色读对话,以不同的语气来读,把文本读厚。
  又如,师:“遂行”,文言文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想一想,会怎么走?……又一次把文本读厚。
  对“诳鬼”部分,窦老师重点是语言赏析。

  学生的发言呈现出对宋定伯和鬼的不同立场的评价,窦老师都给予了尊重。然后窦老师借着“对一个人的评价,口说无凭,要有根据”引领学生分别深入研读文本,剖析人物形象。

  定伯曰:“大善。”定伯的大善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前后同学商量一下。
  (一)“我新鬼,故身重耳”——我是鬼,故身重耳。通过换字法让学生体会到定伯的大善。
  (二)“我新鬼,不知有何所顾忌?“为何不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爱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定伯的大善。
  (三)“新死,不习渡水故耳”——新死,故不习渡水耳。通过调换“故”的位置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定伯的大善。。

  其中,多次用一个“故”字,又让人觉得定伯说话有理有据,机智。窦老师相机评价:“你看定伯语文学得多好啊,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语言的分量。”这样的语文课堂处处飘着语文味。

  我们看到,在研究宋定伯这一人物时,她采用在对话添加提示语、想象动作、情境法、揣摩人物心理法、拓展丰富情节法,体会宋定伯此人勇敢、机智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此时学生心目中一个少年英雄的高大形象巍然耸立。

  这时,窦老师话锋一转:“刚才有同学说宋定伯狡猾、不诚实,看来你是站在鬼的角度,让我们走进鬼……”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依据文本,纷纷得出:鬼说实话,宋定伯说谎话;鬼在怀疑宋之时,仍对宋礼貌有加;即使宋太重,鬼仍坚守信用背着宋赶路;面对宋的心机深重的试探,鬼毫无防范地诚实相告自身致命弱点;就是到了宋对其不利的危急时刻,仍只是请求宋将它放下,而非索命;变形时,竟然选择了温顺善良、毫无威胁的羊……由此看出这是一个多么诚实善良而又可怜的“好”鬼。

  于是窦老师给出:“这是一个()的宋定伯,这是一个()的鬼。”这时,学生的发言呈现出对宋定伯和鬼的不同立场的评价,窦老师都给予了尊重。

  这是一般语文课可望不可及的文本深度挖掘啊!

  总之第二课时对宋定伯与鬼的对话的赏读玩味,对宋定伯动作以及鬼的动作描写的揣摩,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力量、分量与商量口气中的表达艺术。

  课堂结尾,走进文章主题。窦老师为了更深层次挖掘这篇古文的现实意义,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我们怎样看待卖鬼一事?赞成?中立?否定?”

  学生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辩论。

  最后形成一致认识:这样的鬼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防人之心不可无……再次出示:“这是一个()的宋定伯,这是一个()的鬼。”这时学生更辩证、更客观地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窦老师和同学们让听课者亲眼见证了小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成熟思想和无限潜力。

  最后教师深情改唱《聊斋志异》的片尾曲结束本课的教学,使课堂达到了高潮,正所谓“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语情情未了”。至此,本课“主题教学”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通过与多个文本的交融与碰撞,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对比内化,整合升华,达到了从文本中吸取文化知识,积累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爱憎情感的目的。

  就如歌中所唱:“你也说志怪,我也说志怪,志勇诚善一起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感慨窦桂梅老师渊博的知识,对教材深度的挖掘,对学法传授的渗透,对文本多元的理解,对语言艺术的锤炼,对价值取向的大胆突破,这是很多人没有尝试,也没有设想过的。

  真是“演绎卖鬼惊四座,独特解读耐人寻。”要达到这样的高度,还要多读几丈书啊!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9-07-30]
 
上一篇    摘自《博客:蜡笔》网站
下一篇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