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认识名师
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
作者:于永正

  我们蔚斗小学是北仑区唯一的宁波市“作文教学协作学校”,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近年来,我校学生作品屡见报端,作文教学发展态势良好。因此,我们于2002年4月申报了省级子课题《小学生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让我校的作文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02年9月,我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借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汲取“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作文教学中,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一、敢问路在何方——小学生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现状思索

  前些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曾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为应付各种大考小考,入学考升学考,教师们忙着猜题目,找范文;学生呢,忙着抄范文,背范文。这种形势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就像前几年我们教师普通话考试,一篇“经典习作”《红烧鱼》,改头换面既可以变成写人的作文,也可以变成写事的作文,甚至变成写景、状物的作文。

  近几年,语文教学在一片骂声中扯起了改革创新的旗帜,从《语文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创新,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作文教学也在这片改革声中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原生态”作文、新概念作文……

  课题组成员:潘秀玲(组长)项伟红乐艳芳傅碧霞王巧君叶茂盛沈美娟

  反观学生的作文,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仍留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

  3、作文无个性,不真实,缺乏个人独特的体验。

  4、写作中体现出学生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

  5、学生写作重速成,轻评改,写作情绪浮躁,个别学生写作心理不健康。

  再看看我校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现状,2002学年,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发表作文188篇,占全体学生总数13%以上。笔者调查分析后发现:

  1、能发表作文的学生不一定是平时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是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有个别是“后进生”。(评:优生的作文往往循规蹈矩,注重立意、布局、谋篇,束手束脚,难见大胆吐露心声的作文。)

  2、从内容上看,童话类、想象类的作文占发表总数的45%以上;作文的形式多样化,记叙文不再唱主角,书信体作文、诗歌、寓言、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形式的作文也开始在发表的作文中占有一席之地。(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丰富的,他们喜欢写幻想中的事物,喜欢尝试新的写作形式。)

  3、发表的文章都是“原创作文”,没有一篇是语文教材中的,没有一篇是经过老师事先指导的。(评:个性化的作文才是有生命力的,成人的思维有别于孩子的思维,老师的预设指导反而会使学生的作文失去童真童趣。)

  从中我们也可窥见现在的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观在悄悄的改变,正如一位编辑说的:“我选作文的标准是三个字:新、真、活。”

  那么我们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又是怎样的呢?2002年假期,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接受了新课程理念的熏陶,10月份,我对本校2~6年级23名语文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你曾经改变过教材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写作实际?
  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改变现行教材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

  是
  否
  是
  否

  19/83%
  4 / 17%
  19 / 83%
  4 / 17%

  各班每周平均布置1. 5 篇课外习作

  形式为

  日记
  命题作文
  不命题作文

  13 / 57%
  7 / 30%
  10 / 43%


  对学生作文评价的重点

  题材新颖
  中心突出
  思想健康
  真情实感
  有条理
  想象力丰富

  7 / 30%
  4 / 17%
  2 / 9%
  8 / 35%
  2 / 9%
  0 / 0%


  分析:

  1、教师本人对作文教学尤其是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课兴趣不大,大部分老师仅仅将作文教学当作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原因有:

  *教师自身作文能力有限,不喜欢写作文。

  *作文教学的内容太旧,规定太死,跟不上时代发展,重复内容太多。

  *学生作文水平太低,教师指导无从下手。

  *学生不喜欢作文,影响教师作文教学兴趣。

  2、大部分教师认为现行作文教学内容旧、难,规定太死,而且写作束缚太多,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兴趣不大。

  3、学生课外作文的开放度不够,仅有43%的老师课外布置的是不命题作文。

  4、80%以上的教师不再奉教材为圣经,已经敢于改变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内容、目标,这不能不说是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5、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中心已经从“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条理清楚”等转移到“真情实感、题材新颖”上了。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改革方向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

  这就让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性质与地位,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语文课程标准》

  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俗话说“文如其人”,叶老提出“作文即做人”,可见作文与做人联系密切。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的开放,借着课程改革,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就是:

  1、解放老师

  *解放老师落后的作文教学思想

  *解放老师繁杂的作文教学程序

  *解放老师陈旧的作文教学内容

  *解放老师单一的作文教学方法

  *解放老师过多的作文评价要求

  *解放老师一成不变的作文评改方式

  2、解放学生

  *解放学生的双手

  在写作中,学生的双手不仅仅是用来写字的。

  *解放学生的双脚

  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解放学生的大脑

  让他们勤于思索,乐于想象。

  *解放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解放学生的眼睛和耳朵

  扩大阅读量,提供优秀的视听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还要引导他们“于无影处见有影,于无声处闻有声”。

  三、自在娇莺恰恰啼——开放式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一)开放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目标的开放。传统作文教学的目标,一贯是教师制定的,或者说是“教参”早已定好的,教师照搬来而已。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目标,既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

  比如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有一个习作训练《农贸市场》,习作要求是“有顺序的观察画面,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写出来。”而这幅图画展示的是九十年代初期农贸市场的情景,画面也比较模糊。1997年我上这一课时,照搬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学习习作提示——引导学生从近处到远处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听老师读下水文(教参中的范文)——学生写作

  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与教参中的范文大同小异,偶尔有几位学生作文草稿偏离了我预设的思路,我都一一改过来。当时我还比较得意,以为这样便达到了教学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又上到这一课,此时新课程的理念已改变了我过去落后的教学理念,面对这一落后形势的作文教学内容,我想:新课程不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允许教师对教材增、删、改吗?于是我大胆地对本次作文课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课前准备:

  星期天跟妈妈到“好而居农贸市场”或“开发区农贸市场”买菜,参观农贸市场,用照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你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有父母或亲戚在菜场卖菜的同学,当一回“摊主”。

  教师课前准备:

  到“好而居农贸市场”或“开发区农贸市场”用数码相机拍下农贸市场卖的东西和各种买卖场面。

  习作内容及目标:学生自定。

  教学过程:

  1、闲话“农贸市场”

  说说你到农贸市场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在农贸市场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有了到农贸市场实地参观实践的生活经历,学生说起到农贸市场的经历是头头是道,教室很快成了热闹的“农贸市场”。

  2、精彩镜头回放

  a、大屏幕投影显示学生和教师拍摄的农贸市场精彩画面,请拍摄的同学说说你拍摄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画面感兴趣。

  b、情景再现:请当过小贩和顾客的同学表演买卖的情景。

  c、选择感兴趣的一幅或几幅画面说一说或写一写;也可以说、写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幕。

  d、交流点评。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此例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还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于是,我便在课堂上听到了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听到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市场俚语;听到了学生真切的内心感悟……

  3、自定目标自选内容写作

  围绕本次到农贸市场的参观实践活动,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我不是帮助学生确定中心,选定内容,指定体裁,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写作的灵感。开放作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让学生自定目标;开放作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自选内容自主拟题,摆脱了目标、中心、方法等写作技巧的束缚,学生的情绪更愉悦,表达更自由,语言更生动,思维更灵活。

  作文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尽管他们的作文依然有错字连篇、语言不通的现象,但是作文的内容、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比的农贸市场》、《热闹的农贸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讲诚信的卖菜老伯伯》、《服务热情的卖鱼姑娘》;还有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第一次买菜》、《我当了一回菜贩》;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揭露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现象的《请保护农贸市场的环境》、《坑人的小贩》、《我上当了》……

  这就是开放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带来的成果。

  笔者认为,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下,教师制订的目标更应该具有开放性:即面向全体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有个体性,面向现代生活的作文目标要有交际性,面对非命题作文目标要有多元性。

  2、内容的开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我们课题组经过两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索了作文教学内容的几种开放形式:

  (1)向阅读开放。a、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中的空白点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等。b、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我校乐艳芳老师的上《亮亮捉虫》一课时布置了一个新颖的作业《分清益虫和害虫》(见附件),上《数星星的孩子》让学生写《我和星星一起玩》,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2)向其他学科开放。艺术是相通的,其他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结合美术学科,如低年级记绘画日记,中年级可以创作连环画,高年级编辑作文小报;结合音乐学科,可以上一堂音乐作文课,如《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和皮鞋匠能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产生美妙的幻想,我让学生也听着《月光曲》幻想,并把幻想的内容写下来;而习作中的写一项体育活动就非结合体育活动学科不可了;还有常识学科中的研究实验为学生的科学小论文提供了素材;信息学科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虚拟天地……

  (3)向学生开放。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命题作文,认为要求太多,放不开手脚,一不小心就离题。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不妨将习作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老师煞费苦心的为学生"拟题",不如轻轻松松来个"征题",瞧学生拟的作文题目:《都是XX惹的祸》、《虚惊一场》、《当个小孩不容易》、《我们班中"明星"多》——让人一看就有倾吐表达的欲望;《校园"封神榜"》、《唐僧师徒游现代》、《我们班的"四大天王"》——多会借鉴,让人一看就生好奇之心;《“智斗”妈妈》、《给小狗刷牙》、《我当了一回接生婆》——多有童真童趣;《魔法世家》、《卢浮幽灵》、《三兄弟漂流记》、《兄妹全传》——你以为这是哪位小说家的新作?不对,那是我们六(1)班学生在暑假写的连载小说!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后,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如爱写科幻作文的应磊,爱写童话作文的乐燕、夏怡,爱写家庭生活作文的李凯斐,爱写旅游日记的陈炀祎,爱写人生感悟的周权……

  (二)开放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认为,时时是写作之时,处处是写作之地,每周两节作文课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的写作方式让学生厌烦,何不开放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1、固定的时间,跳跃的空间。每周两节作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根据写作内容,或者让他们到校园内寻找写作素材,如写《校园一角》;或者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观察生活,如写《农贸市场》;或者走到大自然中参观游览,如写一次游记;或者在音乐教室伴着柔和的音乐让思绪飞扬;或者在图书室边找资料边写作……

  2、固定的空间,流动的时间。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同一所校园、同一个花坛,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大自然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变化;同一个舞台,昨天举行了歌舞表演,今天变成了演讲台,后天又成了科普展览的地方;同一个教室,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透过一个家庭的窗口,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更是能让我们于屏幕之中知过去、游未来,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何愁作文无米下炊?

  3、不定的时间,不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训练,比如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让学生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唱春天。高年级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比如到大街上摘录店名、看店堂布置,写一篇《店名探索》,还有调查小浃江水质污染情况,调查外来民工生活状况,写调查报告等。

  4、抓住突发的写作契机。去年,我校四年级学生唐某在上学路上不幸车祸身亡,全班同学和老师都沉浸在一片哀思中,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写作文抒发自己对唐某的感情,于是,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催人泪下的作文诞生了,其中一个小朋友写的是《天堂里有没有学校》尤其感人,他希望天堂里也有学校,让那些不幸去世的小朋友在天堂里完成学业,表达了孩子纯真美好的愿望。再比如当我们班中一名学生沉醉电子游戏不能自拔时,我发动全班同学给他写一封信;伊拉克战争时,让学生写《童眼看战争》等,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三)开放作文教学的评价和指导

  我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唯恐学生写作“跑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比如观察要从近到远,写作要言之有序,中心要明确,思想要健康,要分几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结尾怎样写……罗里罗嗦指导了一节课,地二节课还要叫学生不要轻易动笔,要列好写作提纲,先想后说再写,怕学生不明白再提供几篇范文或优秀习作,结果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于是我责怪学生写作文不会动脑筋,不会想象,人云亦云,然后给学生做出“不会写作文,不会想象”的评价。越是觉得学生不会写越是要在下一次作文时不放心地细细指导,如此恶性循环,学生便对作文越来越不感兴趣,也越来越不会写。

  在后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多种指导方式,渐渐得出了一些经验:

  1、指导宜精不宜滥。指导过多只会让学生学会用老师的眼睛看世界,而不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要有顺序,但不应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要指导学生明确题意,但不必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有困难时指导,不要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

  2、指导宜灵活不宜死板。比如写《XX,我想对你说》,就要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XX”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一件物品。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人”可以是长辈(父母、老师、爷爷奶奶等),也可以是同辈(兄弟姐妹、同学、朋友等);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现实中的人,也可以是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动画人物等(如孙悟空、名侦探柯楠)。至于“我想对你说”的内容,更是不拘一格,重在引导学生倾吐心声。

  3、指导宜开放不宜封闭。指导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不拘泥于习作前指导,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习作中指导、习作后指导也是很重要的。指导的方式是开放的,可以开设精品作文欣赏课,以欣赏感悟代替习作指导;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在探讨式的交流中共同提高;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指导”老师,出示教师的下水文,让学生评议指导,学生便会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并在对教师“下水文”的评议指导中学会写作。

  说起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一般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的文章中圈圈划划点点,将学生的文章修改通顺,然后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最多加上几句论断式的评语,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事情经过不够具体”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有:“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评价究竟应该怎样呢?

  1、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要明确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写作高手,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比如取消不合格分,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实行A-AA-AAA制,优秀的为A,特别优秀的达到上一个年级水平的评为AA,作文出色的可以在报刊上发表的评为AAA,对自己作文分不满意的可以重新修改写作后让老师重新打分。教师还要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多写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瞧你这枝生花妙笔把蛟山公园写的多美呀!”……该修改的地方不要由教师一改了之,可以委婉地道出修改意见,如“把这些错别字改正,你的文章会更完美。”“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什么?”“老师多想在你的作文里看到生动的表情和对话”……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张化万老师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不要因我们的迟钝否定儿童新奇的故事,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大胆新奇的想象。”其实去掉我们惯有的作文评价原则,如“内容丰富、中心明确、思想健康、语句通顺”等,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作文,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我曾经尝试为学生的一篇作文打两个成绩,一个是“语言表达分”,一个是“个性创意分”,有的学生语言表达力不好,按常规只能打及格分,但细看他的作文独特而有个性,或是充满真情实感,所以他的“个性创意分”就是“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文中有许多华丽的词藻,但感觉作文太中规中矩,缺乏新意,“个性创意分”的评价就让他们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3、进行多层次、多元化评价。作文评价让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每个人的评价侧重点和层次性又有所不同,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对孩子的作文作纵向比较,看是否有进步,指出努力方向;让老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还可以推荐学生作文在班级“作文园地”、学校宣传窗、黑板报等处刊出,或是参加各级作文大赛,到各级报刊杂志投稿,让社会力量也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

  四、百花齐放春满园——该课题取得的成绩和实效

  一、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本课题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树立了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培养了资源开发的能力。部分青年教师学习制作课件,让现代化教学设备更好的服务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两年来,不少教师的作文教案、论文、教学案例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仅在全国知名杂志上发表的作文教学论文、案例就达十多篇。

  二、创设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课题组成员乐于实践、勤于反思,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尝试“开放式作文教学”,如乐艳芳老师执教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项伟红老师执教的《XX,我想对你说》;沈美娟老师执教《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如此充满开放色彩的作文课又带动了一批教师致力于研究作文教学。一时间,校内语文教师作文教研氛围浓厚,学校还专门搞了一次“让所有的孩子都喜爱作文”的专题教科研活动,使全片四十多位语文教师从理念到方法都得到一次大幅度的提升,去年起校级立项课题中开始涌现出一批“生活作文”、“情感作文”之类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

  三、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促进身心发展

  开放式作文教学加强了习作训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习作素材,使学生想写、敢写、乐写。尤其是实施新课程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多,也开始饶有兴趣地尝试“写作”,“童心妙语”式的几句话并乐此不疲;中高段学生也不再“害怕”写作,“小记者”、“文学社”的队伍越来越壮大,2001年,蔚斗小学《宁波晚报》小记者人数就有182 人,2002年达到216人。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2003年,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数396篇,占学生总数28%以上,部分班级累计能发表作文的学生数就超过40%以上。

  开放式作文教学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使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作文”与“做人”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正如我校乐琼珠老师在《让学生伴着日记成长》一文中写道:“我欣喜的发现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不但能利用小学生口语的优势促进其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教育的熏陶,使他们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

  五、路漫漫,吾求索——对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由于我校推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把握“开放”的度?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作文课貌似热闹开放,实际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者只有部分学生在课上唱主角,牵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作文课则是“开放”到了另一个极端,学生作文随心所欲甚至是胡编乱造,而教师又不知如何引导。开放教学≠放任自由,放胆作文≠为所欲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整体训练网络?

  新课程提出淡化学科知识体系,提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的习作教学是否能与各门学科有机整合,在各项学习活动中训练、应用?是否能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社区?而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语文课堂上?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构建一个整体训练网络?——尽管我们在研究中也思考了很多,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能力、精力有限,在今后的探索中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3、如何解决新时期学生作文中的新问题?

  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敢说真话了,能抒发真情实感了,但是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也发现了从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如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焦虑,遭遇挫折时的悲观厌世情绪,还有遭受家庭破裂创伤后的自暴自弃等等不良心理。我们倡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但面对这种不良的“真情”,我们该如何疏导?新的时期,我们的作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任务:要教作文和做人,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的人格达到和谐完美的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设计论》(周庆元著)

  《提升小学作文的品质》(汪潮)

  《小学生或作文的实践与思考》(张化万)

  《现代小学械化和习作教学模式研究》(张化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12-03]
 

上一篇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摘自《特级教师家园》网站
下一篇  我这样备课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