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学习名师
于永正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用词造句的形式
作者:江苏省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 黄桂林

  造句,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但纵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对造句训练仅仅满足于词语的正确运用;更有甚者,竟要学生抄范句、背例句。这种应试式的造句训练,削弱了造句训练的整体效益,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用词造句的指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他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充分表露,是他教学经验、教学艺术的充分展示。
  一、启发想象,完善具体情境
  有些词语,由于学生生活缺乏相关情境,或生活情境未与相关词语构成联系,如果直接让学生造句,他们往往感到困难。对此,于老师往往给学生提供情境的一部分,让其想像补充,完善情境,并用上相关的词语。请看下列片断:师:先看看“寻找”在哪一句话里,找出来读一读。生:(读):“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师:大家注意。我说上半句,看谁接下去说下半句,要求用上“寻找”这个词。——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正在寻找食物。师:他饿了吗?(笑声)“食”改成什么字,相信你会想出来的。
  生:(改正)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正在寻找猎物。
  师:看脑子多活!再听。不过,这次要求大家不说寻找食物。——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在寻找它的妈妈。师:它跑丢了,是吗?找到了没有?接着往下说。生:它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师:找到了就好,我们放心了。(笑声)还可以找别的吗?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口渴了,到处寻找小河。
  “寻找”一词,学生容易理解,且现实生活中用到“寻找”的情境也一定不少,但要学生即刻就能想到并进行表述,却有一定难度。为此,于老师由文中的句子入手,运用“森林”这一特定的场所,拓展情境思路,使人物由“老虎”变为“猎人”、“小鹿”,寻找对象由“食物”变为“猎物”、“妈妈”等,再加上于老师在学生情境描述出错时,及时点拨,在学生造句过于简洁时,予以提示,从而给句子赋予了生动的情节,给造句赋予了生动的情趣。
  二、引导回忆,活用生活情境
  就一般情况而言,课文要求造句的词语,学生生活中都有相关情境。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相关的情境往往难以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因而造句多还感到无话可说。对此,于老师常用的方法是沟通词语与生活情境的联系,引导回忆相关情境,进而运用词语描述情境。如:阅读《狐假虎威》,他这样引导用“管理”造句: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读)“老太爷派我来管理百兽……”
  师: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张明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是干什么的?
  (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个说他妈妈是会计。)
  师:你妈妈当会计是干什么的,知道吗?说说试试。
  生:我妈妈在杂品公司当会计。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是管理财务的。
  (又有一个学生说他爸爸是交通民警。)
  师: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管理交通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家长的工作,用上“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路灯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灯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笑声)
  生:我爸爸在监狱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笑声)
  要二年级学生用“管理”造句,是比较困难的,但经过于老师的指导,学生却很容易掌握。其原因就在于,于老师善于把造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起来,先引导,由本班的图书管理员的职责,抽象出了“管理”这一词语,进而由“你们的家长是干什么的”,引出家长的职业和他(她)的职责,这就使用“管理”造句变成了用“管理”介绍家长的职业和职责。这样引导,能有效地沟通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沟通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的联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三、多向开拓,创设现场情境
  语义抽象的词语,直接让学生造句比较困难。对此,于老师注意运用课堂,随机创设情境,再让学生造句。请看下列片断:
  师:看看“流利”在哪一句话里。找出来读读,看看说的是什么。
  生:(读)“那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地点头。”
  师:这里的“流利”是说读书读得很熟练。——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吗?谁背下来?
  生:(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他背得怎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流利”这个词。
  生:X X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不流利。
  师:学过一年了,一时紧张没背好。我想,现在他已想起来了。再背一遍,怎么样?(该生又背,这次背得很好。)
  师:这次背得怎么样?谁再来说一说?
  生:xx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谁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
  生:XX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多么有感情啊!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我在于什么,然后用“流利”说一句话。
  (老师拿出钢笔在纸上作写字状;钢笔不下水,甩了甩,还是不下水。)
  师:谁来说一说?
  生:于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下水,写字很不流利。
  师:我换一支笔,看看这支笔怎么样。
  (于老师用另一支笔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草体字。
  生:于老师这支笔写字很流利。
  生:于老师用一支紫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流利”一词,意思抽象,学生造句较为困难,然而通过于永正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词语的意思便化作了具体的形象,而造句便成了具体形象的描述。这样引导,造句训练与课堂情境形成了自然的联系,这种造句给予学生的绝不是抽象的句子,而是具体的情境,这样的训练将可能使学生终身难忘。因此,对一些词义抽象的词语,如果我们都能像于老师这样,有机创设情境,那么就能通过词义的活化促进造句的趣化、那么词义的情境、造句的情境,就能化着具体的形象贮存于学生的记忆仓库之中。
  四、逐步引导,描述多样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于老师还注意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情境、图片情境、延伸情境,寻求其与造句训练的联系,让他们在具体理解词义和词语运用基础上,寻求词语与诸多情境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对课堂情境进行观察、描述,用上所给定的词语。请看下列教学片断:
  现在我们用“安安静静”说话。(看表)现在快11点半了,你们看看后面的老师怎么样?
  生: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安安静静地听于老师讲课。
  生:现在快11点半了,可是后面的老师一点也不觉得累,安安静静地坐在后面听课。
  师:说得真好!——我这里有一幅图(出示两个小朋友看电视的画图),看了以后,谁能用“安安静静”说一句话。
  生:两个小朋友在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师:我要求说出什么时候、谁和谁在什么地方看电视。
  生:一天晚上,小明和小华坐在客厅的电视机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生:“旁边”应当改为“前边”。(众赞叹)
  师:改得好!坐在旁边看什么呢?(笑声)小朋友们都知道,孙悟空生来爱动,坐不住。有一天,唐僧叫孙悟空坐下来念经,猪八戒一听笑了,他在唐僧旁边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安安静静”这个词。小朋友们猜一猜,猪八戒会说什么?
  生:师父,你叫大师兄安安静静念经,那是办不到的。
  生:师父,我从来没有听见猴哥安安静静地念过经!(笑声)
  生: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会安能静地念呢?(众笑)
  师:猪八戒是这么说的!(众笑)谁把刚才的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生:有一天,孙悟空犯错误,唐僧叫他坐下来念经。(师插话:“出家人不犯错误也得念经。”众笑。)猪八戒一听,笑了,他对唐僧说:“师父,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坐下念经呢?”
  上述片断中,教者先后采用了课堂老师听课的情境、画面孩子看电视的情境、画面延伸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多样情境的观察、想象、描述中,讲行了造句训练。这种创造性是老师聪明才智的体现,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12-03]
 
上一篇  点燃朗读的“火”——浅析于永正指导朗读的教学艺术  摘自《湖南永州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网站
下一篇  永不做教书匠——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有感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