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二册 咏华山 教学实录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三
江苏省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 张建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
  华 间 与 齐 称 代 岁
  师:第一个字,在文中读什么?
  生:华。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华”字。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你来。
  生读:
  华山 称赞 宋代 七岁
  山腰间 更无山与齐
  师:能够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课文,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字叫――
  生:寇准。
  师: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华山――
  生:真高哇!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华山真高哇?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看一看,哪里地方看出华山真好啊。
  师范读。
  师: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师:找准了,谁再来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师:你们找的一样的。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找得不错,你又补充了一句。
  师:同学们,课文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华山很高,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接下来,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生读。
  师: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我们这个体育馆的礼堂,很高吧!告诉大家,华山大概有150个这么高。
  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生读。
  师: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
  齐读。
  师:这么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样呢?
  生:我会觉得其他山都在我脚下。
  生:我会觉得华山很高,很有力量。
  师:你能轻松地爬上去吗?
  生:不能。
  师:这句话中有个词告诉我们华山很难爬上去,是哪个词?
  生:艰难。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练读。指读。
  师:2000多米能爬上去,很不容易,很艰难,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有进步,谁还想读?
  师:老师好像看到你爬山时非常艰难的样子。
  齐读。
  师:华山很高,很难爬上,但爬上去,就会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
  女生读。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远远近近的山。
  师画图,先画些小的山。
  师:那近处的山,该画在哪里呢?
  生上黑板指出。
  师画。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高啊,谁能读好这一句。
  生读:远远近近的山。
  师:这么多的山,怎么读,张老师读给你听,你的头脑里就想,这么多的山。
  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
  师:请你再读。
  生:读。
  师:头脑中已经出现了山。
  生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
  生读。
  师:我想这些山一定会出现在你的头脑中了。
  生读。
  师:这些山原来也很高,可到这儿为什么变得矮小了?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哪里告诉我们华山比所有山都高?
  生: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说明其他山都没有他高,除了蓝天,高高在上。
  谁能用朗读,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生读。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站在了高高的华山顶上。
  生读。
  师:你读得这么快,我们好像还没爬上去。
  生读。
  师:听老师读,爬山很难的,很慢。
  师范读,生读。
  师:小朋友们,现在他读得好吧?(鼓掌)这就是进步。
  生读。
  师:这些山,不但多,而且美呢!
  生齐读。
  师: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什么景色?
  男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太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画在哪?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师:那为什么要画在这呢?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能再近些吗?
  生读。
  师:更近了,好像就在我们头顶。
  生读。
  师:谁能让太阳更近些。
  生读。
  师: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齐读。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在哪?
  生:山腰间。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腰,摸一摸。那山腰间在哪?
  谁来指一指。
  生指。
  师:这就是山腰间,师画。
  师:画一朵云行吗?两朵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书上怎么说的。
  生:朵朵白云。
  师:这儿有,那儿有,那就是朵朵,华山都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太高了!自己感受一下读一读。
  生自读。
  齐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来读?
  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很美的景色。
  师: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
  生读。
  齐读。
  师:书上有一幅画图,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
  师:站在山顶上,抬眼望云,只见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低头望去,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都变得很小了,山腰间一朵朵白云轻轻飘荡。你觉得这景色怎样?
  生:很美。
  师:那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谁能把景色说出来呢?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多美的白云,多高的华山,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
  生读:啊,华山真美哇!
  师:看清楚再读。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
  生读。
  师:了不起,你把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
  生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师:同学们,看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除了对华山的赞叹,你还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爬一爬这座山。
  师:其他小朋友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夸一夸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你更是一位小诗人啊。古时候的诗人寇准看到这样的景色,吟诵了一首诗,就是这位小朋友吟诵的,我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想吟诵?
  生读。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
  生读。
  师:又正确,又熟练。
  师: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首诗吟诵了这么多遍,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天高。
  师:是吗?
  生:是天比什么都高,没有山比过天。
  师:更无山与齐,这些山都没有谁高?
  生:没有华山高。
  生:举头红日近的意思是他们抬头都能看见红日了,回首白云低是回头能看到白云。
  师:这首诗讲的就是在山顶上看到的景色,我们读的句子你们都找得到吗?在课文中,谁找到了?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让我们再次欣赏美景。
  生齐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读懂诗的内容。可张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
  生:把头抬起来。
  师:那回首呢?
  生:是低头的意思
  师:这下我明白了,听我读。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鼓掌)
  师:我吟诵得好吗?
  生:好。
  师: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
  生:因为你知道华山很高很高,所以你才读得很好。
  师:是的,我在读的时候,心里想着一幅华山很高很高的画。你们能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
  生:能。
  齐读。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7岁,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呢!谁能学着先生,来夸一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
  生读,
  师:他读的时候,摇头晃脑。
  师: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这就叫――
  生:情不自禁。
  师:我们一起学着诗人来夸夸他。
  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
  齐读课题。
  师:学到这,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再一次来吟诵这首诗,好吗?
  生:好。
  师:吟诵的时候要边读边想画面好吗?
  生:好
  师:已经能背出来的,可以不看书。
  生读诗。
  师:好诗,好诗!
  师: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这么好的诗,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我来看一看,谁最会学习,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
  出示“与”。
  学生说笔顺。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笔顺?
  生:我自己想的。
  师:无师自通!
  生:只要把“写”的宝盖头去掉。
  师:利用熟字记,是个好办法。
  一起书空。
  师:“与”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生: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
  师:老师也想提醒大家,第二笔的竖折折钩的折要比第一笔宽些。
  师范写,并述: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师:这个“齐”字,你准备怎么记呢?
  生:我准备用部件法。上面是个文,下面是个撇和竖。
  师: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
  一起书空。
  师: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要提醒大家,三四笔要写得舒展些。
  师:说得好!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生:下面两笔要注意位置。
  师: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
  老师范写。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师:请拿出习字册,先不急着写,要摆好姿势。
  师:这个小朋友姿势很好。这个小男生也是好样的。
  有没有摆好姿势了,姿势都正确了吗?
  学生写字。
  老师巡视。纠正姿势。

  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一赛区一等奖第一名  2006年4月8日下午第四节
 
   [2008-08-1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摘自《凤凰语文论坛》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