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二册 天游峰的扫路人 片断赏析
预设的缺陷 意外的精彩
——《天游峰扫路人》案例分析
胡开贵
    
  【背景】
  众所周知,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的进行肖像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发展,已经能初步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把握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的形象。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六年级下册“感悟人生”主题单元中《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文字平实真挚,极富感染力,尤其是对扫路人肖像的刻画更是独具匠心。可是我发现学生对这类通过人物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课文接触的比较少,阅读理解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对扫路人的外貌描写来品析语言,体会形象。

  【案例】
  课文既向我们描绘了天游峰的美景,又介绍了这位扫路的老人。写美景只是衬托,扫路人才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因此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天游峰的视频,让学生对天游峰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高而险,再让学生带着学习要求读课文:一、明确老人的职业;二、用横线把具体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划出来。学生很快的就找出了相关的句子。
  生:划出第一句并读出来——“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生:划出第二句并读出来——“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去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同学们找的真仔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从这些外貌描写中看出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课件出示第一句“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很穷,因为衣服都褪色了,他还穿着呢!
  生:我觉得不能说“穷”,应该说老人很清贫。
  生:我觉得“清贫”也不好,我觉得应该是说这个老人很朴素。(很多同学都点了点头)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了。
  生:我觉得说这个老人朴素还不够准确,我觉得应该说这个老人很质朴。因为朴素仅仅是说这个老人的穿着,而质朴不仅说他的穿着朴素,还能看出这个老人生活的很自在。
  生:对!我也觉得质朴更好些,因为说这个老人很质朴,还能看出很勤劳。
  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也觉得质朴更好些,因为质朴更能体现扫路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状态。”
  我们下面再来看另外一处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师提问:从这里的外貌描写,你又觉得老人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很辛苦的人,因为他的脸很瘦,皮肤也很黑。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的确很辛苦,但他的精神却十分的好,我从炯炯有神这个词语中感觉出来的。
  生:我还看出这个老人很和善,我从慈善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很精干,因为他虽然看起来很瘦,但精神好。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是个干劲十足的人,虽然他很瘦,也许平时他也没有好的吃,但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工作当作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的精神就会很好,这也真体现了课文中说的“自信、豁达、开朗”。
  师:你的回答真的出乎我的意外,你从这个外貌描写中看出了老人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能看出扫路人把工作当作生活的精神状态。你真的很棒!

  【反思】
  通过语言文字的推敲来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我当时预想的回答:就是学生如果能通过这里的外貌描写感受到老人的朴素,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也没想到学生会推敲出“质朴”,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新课改最大之“改”就是教师要由过去课堂教学的独裁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继而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一重要的教学新理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中表现得非常的充分。语文教学要体现出真正的“语文味儿”,教师就应该通过一词一句的推敲来引导学生去感悟。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成功的例文,都是指导学生通过外貌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如《牛郎织女》、《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本节课而言,学生推敲得相当成功,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后听课老师给我一个建议:“既然你本节课渗透的主题是掌握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什么不安排练笔,让学生结合身边人写上一段呢?”对呀,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写出来并利用展示台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讲评,那本节课的效果亦不再局限于课堂了,而是延伸到了课外。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而应随机地以学定教。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巧妙引导,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颇具个性的心灵体验。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能在自己语文教学的小路上能够走的更实在些。
 
   [2012-12-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南京教研》网站。
下一篇  → 由“30年后,我再看您”引起的……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