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二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A、B案)

佚名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
   2.学习第一个事例。
    ⑴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谢皮罗教授发现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小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⑵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
    ⑶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谢皮罗教授的研究结果。
    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
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学习第二个事例。
    ⑴总结学习第一个实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⑵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⑶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学习第三个事例。
    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5.学习一、二自然段。
     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
   6.学习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⑶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作业: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周宏)

  B案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内蒙古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吴秀玲)

   [2007-06-1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  摘自《人教社》网站。
下一篇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