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三册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之七
佚名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7个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从这一课开始让学生运用有关的词语练习写句子。课文插图画的是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正对着躺在床上的科利亚在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的情感。
   3、懂得珍惜友谊,培养学生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的美好情操。
   4、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2、细心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器、投影片、生字词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3、培养学生懂得珍爱友谊,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课文,体会同学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难点:
   体会同学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
   投影器、投影片、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
    是啊,窗前的红气球是谁放的?它代表什么?为什么放在窗前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按我们前面的方法来学习。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标画出自然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本课生字,同位互读。
   3、指名读、领读。
   4、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一段?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读了课文,知道窗前的气球是谁放的吗?它代表什么?
     红气球为什么放在窗前呢?我们来进一步地学习课文。
   2、自己读读课文第一、二段,谈谈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就是科利亚,你会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是哪,科利亚要遵守医院的规定,他躺在病床上,什么也看不见,多么单调乏味,孤单没趣。
     这两段课文要怎样读呢?自己再读一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科利亚孤独无奈的心情。)读得怎么样?谁想再读读?
   3、此时的科利亚多么孤单啊!突然他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三段?
     指名读。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边思边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这是怎么回事?
     看图:你见过这样的气球吗?(见过,从什么地方见过?)
     没见过画上笑脸的气球,你看见这个气球怎么想?
     科利亚见到这个气球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这是为什么?
     见到气球就象见到米沙。说明同学们之间怎样?
     同学之间的友谊多么纯真,多么深厚啊!
     谁来读读这一段。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好吗?
     老师范读。
     谁能象老师这样读?
     指名读。
     还有谁会这样读?
     齐读。
     刚才还闷闷不乐的小科利亚,现在心情怎样?自己读读第五段。
     他高兴的笑了,对谁笑?(小脸)为什么笑?这张小脸就是大家对科利亚的问候挂念和深深的祝愿。
     让我们也给科利亚带去深情的问候吧!让我们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22. 窗前的气球
                  科利亚笑了
                  可爱的小脸
 
   [2005-10-1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之六  摘自《小学教学资源网》网站。
下一篇  → 《窗前的气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