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四册 画家和牧童 教学实录
理解、积累、运用,层层递进
——《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 张丹
评析: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 杨华
  
  读词导入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唐朝有一位大画家。谁能读读他的名字?请你来。
  生:戴嵩。
  师:声音很洪亮。你也来读读。
  生:戴嵩。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戴嵩。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
  生:(齐)21画家和牧童。
  初读识字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朗读课文,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了标记在它的下面,并且多读几遍。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时,坐得真端正、真精神!刚才你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字词?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请你来说。
  生:这个“戴嵩”的“嵩”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
  师:你说得真好!那你领着同学们把这个字读一遍,来。
  生:sōng,嵩。
  生:(齐读)嵩。
  师:很好,请坐。还有难读的吗?
  生:我觉得第六自然段那个“拱手”难读,我老读错;我希望大家别读错那个“拱手”。
  师:好,请坐。我们先来看读这个词?请你来。
  生:拱手。
  生:(齐读)拱手。
  师:请坐。这是一个动作,我们来做做这个动作。怎么做?(生做动作)哦,做得不太对。看我做: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都会两手相抱于胸前,做拱手的动作。
  师:做一做。都做做。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齐读)拱手。
  师:看来课文中不好读的地方还不少呢!同学们,赶快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后需要认识的生字吧!争取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生字后开火车读)
  师:生词大家读准确了。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句子同学们读得不太准。(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请你来吧!
  生: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师:请坐,请注意红色的字。这个字在这里读一声——“jiā”。请你跟我来读——jiā。
  生:jiā。
  师:夹在。
  生:夹在。
  师: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生: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师:请你学着我的样子,把拼音标在它的上面——这样再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读错了。(生标拼音)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看着大屏幕。两牛相斗的时候——
  生: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师:难读的句子我们也读好了。相信课文也一定难不倒同学们。请一组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段。哪组同学来?这组吧!来,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指导。)
  朗读第一自然段,
  体会“著名”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相信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一定的了解。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这个句子说得真完整,请坐。(板书:著名。)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呢?
  生:就是特别有名的人。
  师: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品画作感受“著名”
  师:说戴嵩著名,那戴嵩的画技一定非常高超。文中有一个描写他作画的句子,自己快来读一读吧。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这个句子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啊?
  生:我不知道“浓墨涂抹”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知道“轻笔细描”。
  师: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谁知道?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生:“浓墨涂抹”是很浓的墨水涂上去,“轻笔细描”就是比较轻一点,在上头描。
  师:这两个词语是形容我国国画中绘画技巧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我们来欣赏一幅画,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
  (学生上前指出)
  师:现在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生:知道。
  师:有时候啊,借助生动的画面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
  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师:理解了词语,相信读课文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了。自己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戴嵩的高超画技。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谁想来读一读呀?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说说你这次读的感受,你说说他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画得很好看。
  师:画得非常好。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通过我的朗读,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生:他画得很用心。
  师:是呀,他画得很用心,很熟练。他画得又快又好,真不愧是一位——
  生:著名的画家。
  师:所以课文的第一段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观赏。同学们拿起课文纸,再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人们都称赞了些什么。自己来读一读。
  (生读人们称赞的话)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了哪里?
  生:“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师:谁能看着大屏幕,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欣赏这幅绝妙之作呀?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看,画上的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相信你看到了这幅画一定有更深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再来好好读读这两个句子吧。自己读,读吧。
  (生自由读)
  师:看着这生动的画面,我们不禁想起了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这一幅绝妙之作。难怪围观的人看了都要情不自禁地夸赞他。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教师指导。)
  师:孩子们,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吧。围观的人看了——
  生: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刚才读的句子当中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呢!
  生:夸赞,称赞,赞扬。
  师:真棒!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吧,夸赞——读。
  生:(齐读)夸赞、夸赞,称赞、称赞,赞扬、赞扬。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呀!同一个意思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生读)说话练习
  师: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这惟妙惟肖的画作,你也情不自禁地想来夸赞夸赞,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会说你画得太棒了。
  师:如果我就是戴嵩,你对着我,要怎么说呀?来。
  生:你画得太棒了。
  师:说出了你由衷的感受,还有吗?还有想夸奖我的同学吗?
  生:您画的这两头斗牛图可真丰富。(学生都笑了)
  师:有点儿小问题,应该说您画的这两头牛,而不是两头斗牛图,明白了吗?再说一遍。
  生:您画的这两头牛可真丰富。
  师:如果把“丰富”换成另外的词就更好了。能换成什么词?帮帮他。
  生:美妙。
  师:可以。还能换成什么?
  生:漂亮。
  师:漂亮。孩子们,课文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这样形容画作精美的词语,如果我们在夸赞的时候呀,也能用上类似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了。我来给大家推荐几个词语。先跟我来读一读:活灵活现。
  生:活灵活现。
  师:栩栩如生。
  生:栩栩如生。
  师:惟妙惟肖。
  生:惟妙惟肖。
  师:这三个课外词语能帮助我们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呢!你想来试一试吗?这样吧,自己先想一想,在座位上练一练,和同桌同学得互相说一说,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说。开始吧。
  (生练习说)
  师:谁想来说一说?
  生:您画的两头牛真是活灵活现!
  师:不仅说出了你的感受,还让我们感到了那种感受,真了不起!
  生:您画的斗牛图真是栩栩如生!
  师:是啊,说出了你的心声。还有想夸赞的同学吗?
  生:您画的这幅斗牛图真是栩栩如生呀!
  生:您画的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师:多了不起,用上了两个积累的词语呢!来。
  生:您画的斗牛图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台下学生一片笑声)——栩栩如生,您画的斗牛图活灵活怪(笑声),惟妙惟肖。
  师:看清楚,孩子,来,跟着我—起说。
  生:您画的斗牛图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师:看,把积累的词语用在我们的表达中,我们的语言就更生动了,多好呀,再来。
  生:您画的斗牛图真是惟妙惟肖。
  师:真好!孩子们,如果能在你刚才说的句子的基础上把我们积累的三个意思相近的词再用上就更好了。我夸赞道……我赞扬道……谁再来试试?
  生:“您画的斗牛图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称赞道。
  师:真棒!了不起!孩子们,看,这样你也夸我也夸,大家七嘴八舌地都在夸赞,这样夸就叫“纷纷夸赞”,这足以证明戴嵩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你还能把它们读准确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学生读词)
  书写指导
  师:这个词中的“抹”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写的一个字。请你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说)
  师:他说出了这个字三的位置,观察得很仔细。
  生:“抹”的旁边的“末竖不能在横中线上。
  师:要写在竖中线的——
  生:旁边。
  师:右边。还有吗?
  生:旁边的这个“末”那个竖不能顶天立地。
  师:对了,虽然很长,但是不能顶天立地,上下都要留有空。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来写写这个字。这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请同学们注意提手旁:第一笔横要写在左半格横中线的上边;第二笔竖钩要写得长而直,但不要顶天立地;第三笔提请同学们注意,它起笔的地方要比横靠左一些,写在横中线的下面,右边期末的“末”上横长下横短,和提手旁横的位置一样高,第二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稍向右倾斜一点,竖要和提手旁的竖钩一样长,注意写在竖中线的右边,左边撇右边捺。好了,同学们,请你打开你的课文纸认真地在你的课文纸上把这个“抹”字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学生书写“抹”字,师生点评。)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读。
  生:浓墨涂抹。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带有提手旁的字需要我们来写呢!第一个是“拱”,第二个是“挤”,如果你能用上刚才写字的方法,认真地来书写,你的字一定能够工整和美观。把“挤”和“拱”各写一遍。
  (生书写“挤、拱”两字。)
  师: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示词卡)
  生:戴嵩。
  师:课题是《画家和牧童》。小牧童是如何看待戴嵩的这幅画的呢?戴嵩的著名又仅仅体现在画技高超上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总评:
  低年级教学,怎样使识字、学词和读懂课文密切结合,此课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此课不仅启发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克服分析内容的弊端,而且在怎样克服这一弊端上,为我们揭示了办法,提供了借鉴。
  现在我仅以字词教学为例谈谈。
  1.联系生活经验做动作,理解“拱手”。
  理解“拱手”这个词时,老师说我们来做做这个动作,怎么做呢?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都会两手相抱于胸前做拱手的动作。说罢,教师当场示范,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
  2.找近义词理解“著名”。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呢?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运用。
  3.借助图画,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教师出示画面,请同学上台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一生上台指示,全体学生直观感受,立刻理解。这种让小学生用手指一指画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赛课感言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张丹

  很荣幸参加这次比赛,在一次次备课、试讲和一次次反思、构建的过程中,我突然明白了语文教学要教什么,那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独立学习作铺垫
  第一次试讲之后,原本信心满满的我变得不知所措。面对刚上二年级的孩子,让他们在40分钟内自主理解二年级下学期的长篇幅课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要怎样设计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学会呢?随着一次次的试讲,我逐渐悟得了,既然学生不会,那就教他们如何去学会。有了目标,再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便有了今天这节课。
  二、学习中理解,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
  字词教学在低段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整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发现,教会学生运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并练习运用词语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如果学生真的能很好地在生活中主动运用课上学过的知识,那么我们的课就是有效的,就是对学生有益的。如,教学难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用语言干巴巴地描述显然是行不通的,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特点,我选择了一幅画法对比明显的水墨画。教学时适时地出现这幅画,让学生在画中找到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部分,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接着再通过读词语、读句子,感悟戴嵩著名等环节帮助学生积累这两个词语,并在下课前复现,学生对这两个词的印象自然就加深了。再比如在引导学生练习夸赞的时候,我出示了三个课外的词语,先读一读,认识它们,再练一练,试着用上它们,最后说一说,说出生动的句子。学生由一开始接触词语到最后运用词语,这个过程,就是积累运用的过程,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三、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这次比赛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是为了不教”,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低年级时教给学生识字学词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运用语言,这样就能为中高年级独立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2011-06-02]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傅开国工作室》网站。
下一篇  → 《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