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四册 画家和牧童 其它杂项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作业
──《画家和牧童》案例

作者:乐亭小学 卢桂华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大胆指出大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个地位尊崇、画技高超的大画家能在众人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不骄不躁,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而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了”,纯真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勇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同样令人屈指称赞。除此之外,其中作者的语文文字的构建,所体现的自然朴实,形象逼真,于是经过认真地审阅和思索,我决定以“美”作为此文教学的主题,用“质疑美”作为全文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以质疑“大画家画出的画是否都是对的,都是美的?”作为初始点;而后质疑课文的文字美、人品美;进而延伸质疑教师教得美,学生学得美?让质疑引发学生发现美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欣赏美、升华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主动地激活审美情趣,培养审美习惯,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全身心地去感受语文课所体现的人文美。我对此文的教学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用美的图画导入
  1、在欣赏中,体验到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
  导课阶段,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在校园艺术节上获奖的美术作品,学生用语言、动作,甚至是一片掌声来评价这些艺术作品。其目的有二:一是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画画方面的知识,为欣赏戴嵩的国画奠定审美基础;二来利用同学的作品,让他们更贴近美,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从而激活其潜在的审美情趣。
  2、也许,当老师将画作展开,学生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哇噻——”;也会有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生1:画得真棒呀!
  生2:画得真像呀!
  3、铺垫文字美的塑造,让学生潜意识地形成一股创造语文美的冲动:
  你的评价可真恰当,给画增添了不少美呢。
  生3:他们真是小画家呀!
  师:你的评价简单、高明!
  (竖起大拇指表扬他)
  就在此时,学生审美情趣,早已被激活,老师此后让他们欣赏戴嵩的《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而后引出课题,更会让学生对从课文中去挖掘美产生极大兴趣。
  二、用美的欣赏展开
  1、阅读课文内容,感悟文本优美的人文内涵:
  师:刚刚小朋友们夸赞画家们的话都说得很美,课文中也有不少美的语言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我遐想,语音刚落,学生便会一个个睁大眼睛,认真细致地朗读起了课文,那恨不得能马上领略到语言文字美的样子,将会令我暗自欢喜。
  2、在文字中感悟美,不但更以强烈地激发他们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而且达到字词的教学目标的迎刃而解。
  生1: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太美了。“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把大画家戴嵩画画时的样子写得可象了。
  师:是呀,美的语言把你带到作画的戴嵩身边去了吧?
  生2:我觉得“著名”一词也用得不错,它写出了戴嵩画画的本领很高。
  师:你可真有体会呀!
  生3:还有“绝妙之作”这词也太美了!我觉得站在戴嵩旁边的人比我夸得还好。
  师:多谦虚的孩子呀!
  生4:老师,我还找到了几个近义词呢:称赞、夸赞、赞扬,作者的词语实在是太丰富了。
  生5:“这响声像炸雷一样!”这句话写得可好了。说明当时牧童的声音可响了!
  ……
  学生的回答不但伴随着他们自身的审美取向,而且也融合了他们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这样两全其美的方法,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3、朗读要美,《画家和牧童》有较多的人物对话,很是适合朗读。在欣赏完字词句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选择诸如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美读。这里推荐一种不错的朗读方法——双簧读:让一生在台上扮演“纷纷夸赞”的其中一人,另一生在台下给其配音,让“美读”不但构建出声音上的虚象,更能塑造视觉上的实象,达到音画的统一。新颖的形式不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而且给生带来了朗读的美感和快感!
  4、美读甚至还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旁观者纷纷夸赞一段中,教师就可以按排给予适当的引领:
  师:旁观的就只有商人和教书的在夸赞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也许马上会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将美读进而转化为内心释放出来的美说:
  生1(模仿一官员):画得太棒了,画得太棒了,真是绝世之作呀!
  生2(模仿一读书人):画得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呀!
  生3(模仿戴嵩的朋友):你的画技真是高超呀,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
  此时,朗读所营造的美连带着想象美,就能将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品评人物品德美
  《画家和牧童》一课,人物线条较明朗,而且先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我做足了准备。因此,在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时候,我基本没有的牵引学生痕迹,而是通过生的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他们进行自我的内化。
  师:在文中的这些人物中,你觉得谁的品德最美?
  生1:我觉得小牧童的品德最美,因为他敢于指出大画家的缺点,非常的勇敢。
  生2:小牧童在指出画家缺点的时候而且也很有礼貌。
  师:是呀,一个有礼有理的小牧童。
  生3:我觉得画家的品德也很美。他是大画家,那么多人称赞他,他还愿意听小牧童的批评,也很勇敢!
  生4:大画家也很有礼貌,对小牧童很客气,还拱手答谢,他真是太虚心了。
  师:是呀,这两位一个敢于直言不讳,一个敢于虚心接受,的确是不错的画家和牧童。
  将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教学活动延伸到课本以外,渗入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算得上是对语文教学美的一种扩展。
  师:在你的周围,有像戴嵩和牧童一样品德的人吗?
  生1:有!我们班的班长,他学习很好,人也很谦虚。
  生2:我们班的好些同学看到老师写错字了,敢于大胆的指出来。他们像小牧童一样。
  生3:老师,我们班也有个“小画家”,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画画的很好,还很用功。我每天下课都看到他在画画。在这里,我也希望他对学习也能和画画一样努力。
  说的多好呀,此时,对于品德美的理解,学生们是真正的学到心里去了呀!
  四、用美的假设延伸
  1、质疑审美过程,升华美的价值:
  质疑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的回答与自己预定设想相悖的现象,有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后怕只会导致教学过程给人畏首畏尾的印象,我们大可以放手一搏,充分给予学生质疑美的权力,也许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本课的教学——品评人物品德的过程中假设出现类似现象:
  生1:我认为小牧童的本事比画家高!他比画家懂得多!
  生2:不,画家的画技高超,他只是没有放过牛,才不知道斗牛的真实情景。
  对于这个不同的观点,我会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开展了一场辩论赛,学生们精彩的言语引导我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达成共识!质疑让学生对人物品德美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2、质疑美,升华美的价值: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跟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说吗?
  生1:老师,我很喜欢今天上课的方式,我听得可牢了。
  生2:我觉得今天的这篇课文我学得很好。
  生3:老师,你这样的上课方式我很喜欢,一点都不凶巴巴的。而且一直都让我们在寻找美。
  师:整堂课下来,你就没有感到不好,不美的地方吗?
  生:如果能再让我们分角色读一遍课文就好了,我觉得读得还不够。
  (质疑美,它让我明白了孩子们在语文课中,更需要什么。)
  3、教师总结: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古代文化遗产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眼睛去欣赏,用心灵去发现,感悟其中的美!
 
   [2010-04-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中国教师研修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