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我给江主席献花 教学札记
受命于学生
佚名
  
  《我给江主席献花》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女中学生姜咪咪在香港回归的大喜日子里,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为江主席献花的情景。在学生熟读该文后,我提议学生模拟中央台记者,以"现场报道"的方式创造性复述课文内容。学生一听,个个趣味盎然,立即投入到准备中。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见一只小手举起来,正当我满心焦急时,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老师,你能不能先表演?"声音中充满焦虑、期盼。我一愣,心想:现在的学生可真不得了,想考老师了。就在我想开口拒绝时,学生随之的反应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有的惊鄂地睁大了眼睛,似乎在等待一场来自老师的"暴风骤雨";有的发出了哈哈的笑声,似乎在说:"你真是吃了豹子胆,等着挨老师的克吧!"有的干脆正襟危坐,似乎在等待着欣赏老师的表演,只有少数同学仍在思考……

  这一场面令我震惊,我猛地意识到自己必须郑重地接受这场来于学生的考试:这既是对我的教学理念的检验,也是对我所具备的综合素养的考核!不是吗?当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某学习情境,教师就可以凌驾于学生群体之上吗?就可以游离于学生思维之外吗?就可以在"给学生留有最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说法下,堂而皇之地袖手旁观吗?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学会做"平等中的首席"!更何况当学生学有困难时,他有权利向老师提出请求,教师有义务向学生提供帮助,满足要求,这也就是对"以学定教"最朴实的诠释。

  一刹那的思绪使我心潮起伏,面对一双双纯真的、充满渴求的眼睛,我决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励,思维方法上的启迪。我镇定了情绪,思索片刻,顺手拿起备课本一卷当话筒,进行了报道:"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现在是北京时间四点三十分,我们正在香港启德机场,虽然天上下着雨,但是整个机场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中,机场上空飘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气球,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及上千的香港人,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这里迎接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到来。这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来到香港,这是香港同胞在洗刷了百年耻辱后,首次以主人的身份迎接自己国家元首的到来。人们心中的喜悦之情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上。再过半小时,江主席的专机将降临在这里。到时,我们将继续为您现场报道。以上是中央台记者张琴波为您报道的。"

  话音刚落,掌声骤然响起,同学们红扑扑的笑脸上写满了钦佩、信任、满足。继而,同学们再次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构思之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坚定地举了起来,一位位才华出众的小记者诞生了,一段段精彩的报道响彻耳畔:有的模仿老师报道其中某一特写场景:如黄谆首先怀着激动的心情报道了江主席走出机舱全场沸腾的情景,认为所有机场上的人都是历史的见证,时间在这瞬间凝固;仲宙宇兴奋地报道了江主席与董建华紧紧拥抱的情景,把它喻为游子与久别母亲的拥抱;黄雯同学不仅生动地报道了江咪咪向江主席献花的场景,还在报道中巧妙地插入了有关姜咪咪的情况介绍;有的同学还把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信息巧妙地融在报道中;有的甚至还把同学当作香港同胞进行现场采访,被采访者的同学竟也立刻进行了角色转换,动情地道出了香港人在这特殊时刻的心情……

  投身其中的学生认为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太短了,有的学生提议再利用一节课把1997年6月30日所发生的这一历史场景播放给他们看,听听中央台大记者是怎样报道的,还想和他们比试比试。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当学生观看后,发现同学的报道有的并不比大记者差时,教室里再次响起了自信的欢呼声,为自己成功的喝彩声和经久、热烈的掌声……

  回到办公室,我伏案反思,写了以下文字,权作教后札记。
  受命于学生--重建知识结构。在儿童的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在课堂,教师就是课程。由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努力成为学生的百科全书,而且应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锤炼多方面的技能、特长。惟有如此,教师在解教学之"牛"时,才能达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的境界,其"导演"功能才可发挥得淋漓尽致,全体学生才会充满灵性。

  受命于学生--给予服务帮助。当我们走进新课程,致力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时,我们发现当我们把传统的诸如复述课文转变成富有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时,学生虽然拥有了自我发展的时空,并不等于他们已拥有了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把所读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经历"吸收内化--重组创新--外显表达"这一心理路程,显然,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学生喜爱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他们不愿放弃,便产生了心理渴求。教师这时要体味一种人文情怀,能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能应"需"而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和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身份,真诚地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由此,不仅建立了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而且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指导,为学生走向创造做了铺垫。

  受命于学生--追求精湛教艺。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动态生成性,这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来调控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在本课学习中当学生需要老师示范、点拨时,教师科学把握讲授的时机、内容、程度,采用美国著名创造学家托兰斯的"内容不完全教授法",点到为止,给予学生的是能激活思维的,能唤起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火花,诱发学生丰富想象的。留有极大的余地让学生思考、补充、创造。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充满了生命律动的气息。学生徜徉其中,领略到了学习的魅力。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5-01-2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张琴波个人主页》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