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雾凇 教学札记
巧构思 抓重点
By: 秋天红叶
  
  《雾凇》一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课前我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致的预习。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说说“描述雾凇形态的四字词语”,直入课文。学生找到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通过指导有感情朗读,学生领会了词语意思,头脑中闪现出一幅幅雾凇的美丽景象。
  为了开拓孩子思维,我设计了说话练习: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更帮助孩子内化了语言文字。
  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的学习。我问:看了这么美的雾凇,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它是怎么形成的?由此揭示了雾凇形成的条件。接着,我让学生由重点词语感悟雾凇怎样形成的,如:“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感受到雾凇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轻柔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加深了学生对雾凇形成的理解。一堂课结束,学生已经能将这一部分基本背诵下来。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在教学活动中,将“读”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及道理。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间里自由放飞。
  学习了课文之后,我又把岑参的这首《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推荐给学生们。孩子们看到了这首诗,格外感兴趣,既了解到了诗中雪景的美丽,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妙处所在。

  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11-05-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秋天红叶》网站。
下一篇  → 《雾凇》教学反思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