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第一次抱母亲 片断赏析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之一
佚名
  
  刚刚听了于永正老师上的《第一次抱母亲》的第一课时,感想很多:

  感想一:“课题质疑”意何在?
  “课题质疑”在前一段时间里是被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认为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后又因为“课题质疑”的质量不高以及经常与下一个教学环节脱节,而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今天听了于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他在教学的环节中也安排了课题质疑,不仅引起我思索:“课题质疑”意何在?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片段: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

  一、课题质疑培养了一种意识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质疑的质量并不高,他们对课题所产生的问题只要一读课文就可以顺利的找到答案,那质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于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说:“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从于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对课题进行质疑不在于学生能提出多高质量的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读了就要想的习惯,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质疑激起了一种欲望
  课题质疑以后,就进入了课文的初读阶段,初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猛一看,这一步好象跟前面的课题质疑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学生对课题产生了种种疑问,他就有了解疑的需要,并且由于这种需要来自本身,就大大激起了他阅读的欲望,从而在这种欲望的强烈驱使下顺利的完成初读课文的要求。与直接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朗读相比,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更强烈些!

  在此案例中,于老师并没有在进入初读课文之前把它抛之一边,给人感觉为质疑而质疑,教学环节脱节,而是问:“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于老师就对这一教学步骤进行了合理的处理,是整个的教学环节和谐自然。

   [2006-01-1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简简单单的一堂课——听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  摘自《凤凰语文论坛》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