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七月的天山教学札记
乱花渐欲迷人眼——《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时吉辉
  
  昨天下午接到教务处通知,明天市教研员、我们市小学语文研修班的班主任来听我的课。第一感觉就是蒙了。

  开学至今,还没有上出过很有滋味的课,我自己的感觉和状态也正在调整中,一切都似乎来得太快,一切又似乎来得那么及时——至少可以有一根细细的辫子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

  晚上,有朋友在家玩,唯我独坐书房埋头备课,却不断地发现自己的迷惘和落寂,很久之后还是理不出个头绪,我想,这就是我近来最真实的状态,而我的这种状态也必将真实地展现在我明天的课堂上。我希望,明天的失败可以促成我今后的转变和改观,就这样,我在凌晨来到之前,整理好教案安然入睡,因为等着我的不是什么辉煌更不是什么灿若星辰的天空。

  一、文字意识
  去年第七届省语文优质课评比在温岭举行,我作为市小语研修班的学员前去听课。比赛最后一天,有王崧舟老师的点评,其中一个关键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语文意识。对于这一点,我想在我的课堂上努力去实践去体现。
  从今天的课来看,对于词语的理解和体会,应当说还是有所体现的。课题《七月的天山》出示之后,问学生七月指的是哪个季节?是的,那么夏天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于是有了“盛夏”、“酷暑”等词,七月的天山,也就能说成是夏天的天山、盛夏的天山、酷暑的天山等等。在这里,学生完成了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梳理和运用。
  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走进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把相关的句子划找出来推荐给其他同学。安排这个环节,意在用这样一种比较自然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而这点是针对我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的,他们的个人朗读和发言总是会怯生生的。有这样一个镜头让我觉察今后的课堂上要更多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敢于发言的能力是多么重要。有一个学生念到“饮马”一词出现了错误时,我分明听到了有同学说念错了,但是却没有指出来,最后,还是由我提了出来,而我这一举动也表现出我包办得太多了,期待得太少,在课堂上,有时候还真应该悠着点,多等一会儿,说不定就能等到你想要的。
  待到走入文中的时候,让学生在“文中有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一个问题背景下去品读、积累语言。感受到作者能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之一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还有语言的准确性。如把“塔松比作巨伞”、“把鲜花比作彩虹”、“把鲜花比作天边的霞光”、“把鲜花比作锦缎”;同时关注“漏”、“浮”字的运用。文章的最后有一个反问句,那是作者面对漫山遍野的繁花的时候最直接的表达,请同学换种表达方式来陈述,这里也是一个语言的训练点。
  最后的一个写话练习,在读了李白的《关山月》之后,写写赞美天山的话,也可以是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学生的表现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感谢去年领着同学们背诵诗词的日子,同时更做了个决定,赶紧去把今年要背诵的古诗词整理打印下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课堂上,王孙悦同学化用了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天山飞花。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只有天山最美。

  二、主体意识
  我觉得在这堂课上,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我太急、我不想期待、我不富有激发学生的意识甚至是能力。我的学生不善于发言,这跟我太善于发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我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这个课堂的主体更突出,要懂得退让,要懂得期待,要懂得取舍,要懂得该出手时才出手。
  从一开始,从找出本文的写作顺序开始,都是由我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步移景换,少不了的是牵牵绊绊。
  在“溪流”这一处的朗读中,我困惑了我有点想不通了:读着读着这句话,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高悬的山涧”、“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水居然会是“轻柔的哗哗声?”我引导范读了之后问什么声音?还是轻柔的哗哗声。怎么会这样?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头吗?此困难解,但求赐教。
  说到主体意识,我忽地意识到与其说是缺失,不如说是缺少一条主线,学生下不去,所有的问题、语言片段如同散落的珠子串不起。而我在课上忙着一颗颗地捡拾,忙着一颗颗地串联,不是吗?
  过多的把我备课中的东西生硬地塞给学生,以至于让自己都觉得很好笑,说话都很虚,实在是没有底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了让课顺利下来吧!诸如对偶的写作手法,诸如“漏”字的妙用。
  所幸的是,在课中王意提了个问题:人怎么会浮在花海之中?于是学生去探究这个浮字的妙处,钟浩东同学联系上文,这里的花都长得很高,淹没了马,人看起来就像是浮在上面一样。多妙呀!
  如何让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不应该仅仅是写在论文里的一句话,也不是在听报告时记录的一句话,也不是在所谓的公开课上才有的姿态,更应该是一种常态下的常态!
  借用一句古诗,结束今天的教学反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而我已然淹没在七月天山这一片高过马头的繁花之中了,那匹能带我走过花海,能让我浮游其上的马儿已然不知去向了。
  寻找中……
 
   [2008-03-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摘自《博客:蓝蓝的兔子》网站。
下一篇  → 我上《七月的天山》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