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执教者:黑龙江 张安龙
  
  一、教材分析
  我将从三个视角、三种身份来分析这篇作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文章。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看这篇文章,它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三个简单的生活场景的叙述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条理清晰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以特殊的“职业”眼光来看,这篇课文有许多可以用来学语言、用语言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它可以用来帮助第二学段的学生“掌握多种理解词句的方法”,锻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它与其他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一起肩负着实现“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
  我也凭借自己对四年级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的了解,尝试着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这篇课文:读懂课文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并不难,找出几句有道理的话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不难,难的是能否用语文的方式,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甚至是感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以自读后学生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发现对于表情达意有重要作用的词句,通过多种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投入而感性地走进文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寻求言意兼得的教学佳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运用近义词比较、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4.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运用抓重点词语理解品味、感情朗读等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对生命的可贵产生真切的感受甚至感动,落实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个性朗读。
   2.师生交流,引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初读感受。
  (三)再读课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
   1.自由读,画出陌生的字词,努力读准、读懂。
   2.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检查读音。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效果。
  (四)三读课文,读出每一段的意思来。
   1.第一段:抓住关键词语“想”,读出句子中的意思来。
   2.围绕第一自然段读懂是什么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
  (五)在读懂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出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
   1.学生读书,画出感到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2.朗读画出的句子。
     下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去深入理解画出的句子,读懂课文中的深意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根据生字新词,复述三件事。
  (三)展示背诵的段落。
  (四)读一读积累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复习、归纳、整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2.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画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五)指导书写生字,抄写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  求生的欲望
                香瓜子 顽强的生命力
                心脏  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相关链接:《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2011-06-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摘自《liusy的BLOG》网站。
下一篇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A、B案)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