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文成公主进西藏 说课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展现了文成公主智慧、勤劳的形象,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的内容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唐朝、西藏、大臣、求婚”等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教学的难点则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激趣导入,在图片中感知故事
  二、整体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内容、
  三、细读文本,在交流中了解形象
  四、积累运用,初步学会复述课文
  下面我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的过程:
  开课之后,我在课件中出示文成公主进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图片描绘的是怎样的场面?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入课文,出示课题:这幅图片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叫做《文成公主进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认识文成公主。在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主题以及宏大场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课文的兴趣。这样就顺利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用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读后想一想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随机进行小结,梳理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求婚、考验、出嫁、结婚四个部分。
  第三个环节:随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部分:课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考验求婚者,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部分,看看唐朝皇帝是怎么考验使者的。随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首先请吐蕃的使丞为小马找到母马,然后是请使丞在500个同样穿戴的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这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复述考验使者这部分内容,为下面初步学会复述课文,解决教学难点做了铺垫和方法指导。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三板快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引导:考验没有难倒使者,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确是艰辛的,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一读这一个部分。随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细读第5—12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在学生自学之后展开交流,我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以下重点词句,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这些词句:
  1、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了一条河,过不去。文成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一座桥。
  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成公主的勤劳和智慧,并进行朗读练习。
  2、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了过去。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研读这个句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以及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的文成公主的功绩。
  3、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手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
  “同学们,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体会文成公主的动作和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文成公主对于松赞干布的情意,虽然还没有见面,但却早已怀有深情厚意,多么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呀。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同学们,把我们的体会融进句子,用朗读来表达文成公主的这份真情厚意。
  4、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一个“背”形象地体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也把文成公主的勤劳勇敢体现得淋漓尽致,研读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背”字进行感悟:同学们,一个“背”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在以上四个重点句子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与文成公主勤劳、智慧的形象和对西藏人民的不朽功绩。随后进行小结:同学们,一位怎样的公主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你的眼里?学生展开交流,我随机引导并进行小结:多么勤劳、智慧和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更重要的是她为西藏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习之后,过渡到第四板块的教学:同学们,多么勤劳、智慧的公主,多么神奇、动人的故事。你能用怎样的方法来记住这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呢?
  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首先交流“考验使者”这个部分的复述方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然后总结归纳“文成公主进藏”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请学生练习并简要复述课文。因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已经对复述方法有了指导,并进行了练习,所以学生应该能较好的完成复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文成公主进藏》的说课设计,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号面试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文成公主进藏》,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想。
  第一点,说教材
  第二点,说教法和学法
  第三点,说教学程序
  第四点,,说板书设计
  (1)说教材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二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文成公主进藏的极具浪漫主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成公主的敬重的思想感情。
  此篇课文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在校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保证内容的直观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本单元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想要达到以上三点目标,也有三个要求——
  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
  课堂:积极配合老师
  课后:自觉巩固复习
  依据课文内容
  我把本堂课的重点定为: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
  我把本堂课的难点定为: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教法学法
  我将用到的教法是启发点拨法。学法为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本块内容我将结合第三版块说教学程序来综合阐述。
  三、说教学程序
  我将从导、读、思、点、练五个方面展开讲述。
  1、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我采用故事导入法(联系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因为在在一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或者未知事物具有与生俱来好奇心,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将这份好奇心转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0—15分钟】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此个教学环节中采用通读、细读、精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法,甚至可以用于永正老师的“师生赛读法”,从而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不断深入研读课文。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不同颜色的比不同的符号圈点批注不同的内容,例如对一些生字词用横线画出,对一些过渡句、中心句用波浪线画出。这也是本堂课我所要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
  3、思(提出疑问,合作探究)【10分钟】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思考,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针对本篇课文提出以下三个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2、、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3、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再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4、点(点拨指导,扫除疑难)【10分钟】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刚才对提出的三个问题,有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2、、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3、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个环节,教师就起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真正做到“知而不答,引而不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练(回顾总结,布置练习)【3—5分钟】
  韩愈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可走,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少不了勤练。想要让新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就必须多练习。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将分层次布置作业,以巩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说课稿(转)(2012-05-2411:48:24)转载▼标签:教育分类:语文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使臣求婚绢花青稞沼泽地
  豌豆首领松赞干布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过沼泽遇到恶乌鸦遇见神鸟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这次团体赛,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2016-03-1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设计之一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