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永生的眼睛 说课设计
《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佚名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永生的眼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展开论说。
  一、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但因受年龄所限,学生对器官移植非常陌生,对其意义更是不理解,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三、在些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为: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3.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4.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课标中提到“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这里的“悟”既包括读懂的,又涵盖质疑的。这里的”读”可以是默读、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这里的“交流”既可以是你喜欢的词句段落,也可以是人物特点。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教学准备
    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下面我重点来说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阅读片段,交流感受,导入课题。
    出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学生阅读,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海伦凯勒这位著名的盲人作家的名篇,表达了她渴望重见光明内心感受。学生在此前度过她的文章,以此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语言。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段落,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感情至深的文章。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a.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研读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探究问题: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其次,给予学生引导提示: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最后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2)“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全面所学的课文谈。
   (3)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研读含有“骄傲”的句子: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通过“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热爱生命的精神,体会永生的眼睛的含义;用“‘我为我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作者用了14岁这数字词,想说明什么?”来启发学生与作者自己14岁的时候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和热爱生命。
  四、教师小结,进一步体会课题的含义
    在学生对被琳达和父亲的语言和行动深深感动的同时,出示本文后面最后三段的内容,配乐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永生的眼睛”的内涵的更深的理解。当学生拥有了感动之后,再来看看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仅仅是将要消失的眼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吗?还有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还指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的那种伟大的行动和美好的情怀将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我们,将永远流传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们这一家三代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也是永生的。”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 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 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 让四位者见光明。
    ③据卫生部统计, 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 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 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 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学完这篇课文,面对器官捐献,你有没有自已的想法?说一说。

  作业写一份倡议书。
 
   [2011-07-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摘自《月上天明的空间》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