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片断赏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实录及简析
支桂芬
  
  师:请大家找找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是信的内容?
  生:7、8、9自然段。(屏示这三自然段文字)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生:我们可以多读几遍,认认真真地思考。
  生: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生: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那么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分自由读,认真思考,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弄懂这一段,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了“看谁读懂的多”这样的说法来激励学生交流,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
  师: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七自然段。(生读)这里的破折号就告诉我们,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师:多会读书啊,连标点符号也没放过!
  [评:适时的肯定,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如果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他的生活就会非常愉快。
  师:好的!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8自然段。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这里,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
  生:(笑,摇头)
  师: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生:(一时语塞)
  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特意去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这位小朋友很感动。望着他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敢过马路,我就搀着他一起过。我给了他帮助,感到很高兴!
  生:我给贫困学生捐款。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上学,我也感到很高兴!
  生:今天,我的同桌没带钢笔,我借给他用。我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我也很高兴!
  生:……(略)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
  生:(读8、9自然段)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了“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请再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
  生: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
  生:就是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深。
  生:(齐读7、8、9自然段)
  [评: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来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了《标准》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
  师: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会记住你的话,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生:爸爸,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你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略)
  师:课后,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评:《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能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008-08-07]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走进新课程》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