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少年王冕 教学札记
荷花,如何见着你的美?
——《少年王冕》中“雨后荷花”教与不教的思考
运粮小学 王琴
  
  5月17、18日,第六届凤凰语文论坛在镇江扬中新坝中心小学举行。此次活动对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进行同课异构研讨,由凤凰研修营两位学员分别执教第一、二课时,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执教全程两课时。所特别的是,五年级的教材让四年级的学生来上,课前只有二十分钟的初读预习。这种的创新,似乎同样在体现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课后,凤凰研修营课堂观察小组与研课组作了课堂观察与探讨,现场网友也纷纷发表意见,大家对文中雨后荷花这一景物描写“要不要教”、“教什么”与“怎么教”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有人提出,四年级孩子较难理解王冕与荷花精神品质上的相通,“雨后荷花”这一片断不需要教。现场的课堂教学,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孩子说不出教师期望的答案。还有人提出,一篇文章,要教的内容太多了,我们必须进行取舍,这一个教学点可以舍去。那么,这一片断真的不需要教吗?
  有教师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按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偏向内容的,即以理解感悟文本内容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主要对文本的情感、精神内涵的体验,阅读与写作的关联不大,界限明晰,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二是“意”“言”并进的,即除了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还关注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得意”与“得言”是并重的,阅读与写作既是分开的,又是关联的;三是以写作为轴心的,即对课文的学习就是写作语言的积累,写作技巧的获得,可以说,阅读为了写作,阅读即写作。做到第二种已是不易,做到第三种更难。
  关注学生,五年级的孩子应该读懂这段写景文字,能感受这段文字的美;这是写人的文章,学生可以从具体的事例中读出人物的形象。从文本看,这一段话中的开头句“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说是王冕观荷、想画荷的根本原因所在。联系全文,这也是少年王冕一个人生转折点。关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拨、引导,我们知道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可是该教给学生多少,需要取舍,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教师知道的不必都让学生知道。还得关注编者,《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中多出了“教科书编者”。《少年王冕》一文“教什么”,可以关注课后练习第一题“背诵第5自然段”。这一课后练习,无疑已经体现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第5自然段“雨后荷花”这一景色描写片断,是教科书编者认为值得教的内容,这一段文字值得学生积累。
  再看,这一段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值得诵读积累。
  “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这段描写,有次序美——从天空到山上,到山下,到湖面,从远到近,镜头逐步聚焦,最后来了一个对荷花的特写;有色彩美——黑云、白边、通红的湖水、青紫的山峦、青翠欲滴的树木、晶莹透亮的荷花,写得如诗似画,清新美丽,读来令人如在画中,陶醉不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么美的文字,难道不值得让孩子们诵读与积累吗?
  看来,这一段必须教,而教时是否更应联系上下文,也应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王冕因为读书、因为明白了许多道理而发现了美,还想留下美,自信地画美。读书与画荷相联系。而这美景的妙处,让学生读、品,悟写,借助图、联系生活,最后积累语言,背诵这段文字,可以学习写法,练写。至于要不要将王冕与荷花的精神品质相关联?我觉得要看具体情况,孩子能感悟到这一点,课堂上也未尝不可一讲,若是孩子未能领悟,暂时不说也无妨。现在,孩子背诵积累了这一片断,将来,孩子读到王冕的《墨梅》,读到更多关于王冕的作品,或许哪天他们能真正顿悟,自然就能感知其妙了。正如方智范教授讲座中所说,教学无须立刻见效果,先种下一颗种子,也许在二十年、三十年后的某一特定的情境,这颗种子就会发芽、开花……
 
   [2014-05-12]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让语文课堂充满智力挑战——兼谈《少年王冕》教学  摘自《周国欣工作室》网站。
下一篇  →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