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第九册第十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五月端阳 教学札记
唤醒民俗文化情结
——《五月端阳》一文教学的价值引领
gsxx_oxc
  
  26日上午泗洲路小学开课,学习的机会不容错过,于是匆匆而去。听了葛剑英老师的《识字6》和凌玲老师的《五月端阳》,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因本人多年来光教高段,不敢妄议低段识字课,下面就凌玲老师执教的《五月端阳》谈谈自己听后体会。

  《五月端阳》一文通过对端午节人们做香袋、包粽子、赛龙舟、忆屈原等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课文语言是简单的,但如何用艺术的手法,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唤醒学生的民俗文化情结。我觉得教学中以下几点值得称道:

  1、猜测中蓄情。课文导入时,屏幕上出现了“纸窗花春联”;“牛鹊桥织女”;“粽子龙舟屈原”让学生猜测分别是什么节日。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猜测中,回顾了中华一些民俗节日。课起始,情已生,课堂上洋溢着厚重的民俗文化气息。

  2、品析中燃情。让学生划出句子,品味词语、美读深化,充分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氛。如“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品出了姑娘的心灵手巧,品出了姑娘的幸福憧憬,品出了姑娘的美好祝愿等;又如“他们穿着彩衣,扎着彩巾,双手握着木桨。号令一响,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龙舟像箭一般飞快驶去。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热闹极了。”学生从小伙子的穿着动作、桨的敲击声及岸上的锣鼓声中,感受到热火朝天、生机蓬勃的节日氛围。这个环节中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富有激情的引导,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品味、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了一次民俗文化的精神洗礼。

  3、民谣中延情。“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第一教时末,教师巧妙、和谐地插入了这首民间歌谣,这种简单洗练、琅琅上口的民间口头文学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一部份孩子在休息时还津津有味地朗诵着,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神奇魅力,真是情浓趣浓。

  4、“申遗”中释情。教师在说课中汇报了第二教时的打算:以韩国申报了“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则新闻为生发点,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端午知识,写一份“申遗”报告。这一设计十分巧妙,在迁移运用文本语言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更开发了语文的隐性价值,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升华、情感的生成,精神的养育,我猜想“申遗”过程定能激起学生心灵世界的震撼,把满腔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流露于笔端。

  在这个传统文化渐渐远离的时代,《五月端阳》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是唤醒了学生民俗文化情结的一次精神游历。
 
   [2006-10-1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江北教师博客网》网站。
下一篇  → 教学设计和实施相整合的几点思考——《五月端阳》教学反思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