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草原 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之十四
By:王文儒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 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一生背诵课文,全班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17 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补充资料
  1.老舍(1899——1966 ),北京人,满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著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大量文学作品。
  2.《草原》一文的写作背景:1961年夏天,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组织,由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余人组成慰问团,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历时8个星期。慰问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草原》这篇文章就是老舍先生在牧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2008-07-0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草原》教学设计之十三  摘自《博客:王文儒—中山教师家园》网站。
下一篇  → 《草原》教学设计之十五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