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将相和 教学设计
《将相和》A、B案
佚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也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 黄秀婷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 蒋丽萍)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5.交流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2006-05-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将相和》长文短教教案设计及评析   摘自《人教社》网站。
下一篇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