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第九册第十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第一场雪 教学实录
支玉恒教学实录——《第一场雪》第二种教法
作者:支玉恒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刚才大家读得不错,但是你们越读我越糊涂,能帮我解决一下吗?
  生:能。
  师:能,那么我先说头一段,“只听见雪花不断簌簌地往下落”,有这句话吧?
  生:有。
  师:这一段又说那些银条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两次用了“簌簌”这个词,这两次用同一个词,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谁说不一样?
  生:第一次簌簌地往下落是从天上落在地上,第二次是从树上落到地上。
  师:你是说出发点不一样,从天上落下来,从树上落下来,可我就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第一次簌簌是在夜晚,第二……
  师:(打断)第一次是晚上落,第二次是白天落?刚才说了白天看雪,晚上干什么?
  生:听雪。
  师:听到的是什么?
  生:声音。
  师:对,第一个簌簌是模拟声音的象声词,第二天是怎么样啊?
  生:是看到了。
  师:看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是描述状态的形容词,两个词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都是簌簌。看字面完全一样,但是一个是模拟声音的象声词,就是簌簌,簌
  簌的落雪声;另一个是形容词,写落下来的样子,懂了吗?我说一句话大家听,(随意指身边一学生)他那天犯了错误,我找他谈话,(被指学生奇怪地睁大眼睛)你现在睁大了眼,可是那天你却低下头哭了。(众笑,该生也会意地笑了)眼泪“簌簌”地流下来。这个“簌簌”是哪一种用法?
  生:描写样子。
  师:对啦,是落下来的样子。可能是声音吗?
  生:不可能。
  师:眼泪流得再厉害也不可能听见,(作夸张听状,众笑)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还有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毛茸茸的东西它能反光吗?
  生:不能。
  师:那为什么这银条既是毛茸茸的而又是亮晶晶的?它不能反光为什么还是亮晶晶的?
  生:因为雪特别洁白,看着挺干净。
  师:洁白就闪光?
  生:可能它已经结成冰了。
  生:我觉得它看上去像是亮晶晶的。
  师:不是像,确实是亮晶晶的。
  生:它那个毛茸茸指的是小雪渣,亮晶晶的指的是一个一个小冰渣在阳光下亮晶晶的。
  师:究竟是小雪渣还是小冰渣?
  生:小冰渣。(众生议论说小雪渣)
  师:大家想一想,那银条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生:雪。
  师:对,一开始还伴着一阵小雨,这雨把树枝弄湿了,雪一落,沾上了,越沾越多,最后变成什么了?
  生:银条。
  师:因为是雪组成的,不是那么光滑,所以它是毛茸茸的。但是,每一片雪花都能反射一个太阳,所以看起来怎么样?
  生:亮晶晶的。
  师:作者观察得细不细?
  生:细。
  师;还有,蓬松松的东西,比如说一团棉花,你会不会有沉甸甸的感觉?
  生:没有。
  师:那为什么松树和柏树上的雪球却既蓬松松又沉甸甸的?
  生:它这个蓬松松只是一个视觉效果,并不是说里面都是空的。它本来比较重,是雪组成的一个球,而它的蓬松松是那些雪渣堆出来好多小刺之类,让你看起来好像很多毛一样的那种感觉。
  师:说了半天我也没听清楚。但是他用的一个词非常好。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众生无语)
  师:“视觉效果”这个词用得非常现代。(走到黑板前)大家看,我在这画什么?(在黑板上画了一根松枝)这是一根什么呀?
  生:树枝。
  师:一根松枝,冬天落不落叶?
  生:不落。
  师:冬天不落叶,所以课文上说什么样的松树和柏树?
  生:冬夏常青。
  师: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是针叶对不对?
  生:(犹豫地)对。
  师:(在板画树枝上又加画一丛丛松针)松针疏密相间,雪落呀落呀,这个树枝怎么样?
  生:把雪托住了。
  师:托住了,(在板画松枝上又画了一团团的雪)形成了一个个什么?
  生:雪球。
  师:因为这是雪堆积而成的。当然是什么样的?
  生:蓬松松的。
  师:其实分量也没有多重。你们玩过雪没有?
  生:玩过。
  师:这么大一桶水(比划一桶水)你们提得很费劲,可是一团雪你一只手就托起来了。并不重,为什么要说它沉甸甸的呢?你们注意……好,你说。
  生:因为那个雪已经把树枝压弯了。
  师:有意思。因为承担它的重量的只是一根松枝。
  师:松树和杨树、柳树不一样。杨柳树这样分杈,(在黑板上画出杨柳树的树枝分杈状态)
  松树不一样,松树是高高的一棵树干,树枝是这样下来的,(在黑板画出松树的树枝由主干直接向横向下分杈)对不对?它伸得很长很远,风一吹就摆动。所以黄山上的那棵树又叫迎客松,风吹摇摆,像在招手。(作摆动状,众笑)松枝伸得那么远,再压上雪球。它就承担不起了。加上轻风一吹,它托着雪球,(手臂作上下摆动)给人什么感觉?
  生:很重,沉甸甸的。
  师:实际上这个蓬松松和沉甸甸都是一种物体给人的一种叫什么效果呀?
  生:视觉效果。
  师:对,视觉效果。给人的一种感觉,明白了吗?你们说这篇课文真有意思,可是还有更有意思的呢。课文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生:五光十色的。
  师:五光十色,好多种颜色。干脆,我简单点,换成五颜六色的彩虹行不行?
  生:我认为彩虹在太阳的照射下是发光的,而且有好多种颜色,所以它是五光十色的。
  师:你的意思是光有颜色不行,还要有什么?
  生:光。
  师:对了,因为彩虹本来就是光的一种折射,一种光学现象。大家看,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这两个词里面都有数目字。试一试,你把“五颜六色”里的“五”和“六”去掉,剩什么了?
  生:颜色。
  师:五光十色的“五”和“十”字去掉还剩什么?
  生:光、色。
  师:对,它比它多了什么?
  生:光。
  师:我们去百货公司参观一下,走到卖布的地方看一看,那叫什么?
  生:五颜六色。
  师:走到卖瓷器的地方看一看是什么?
  生:五光十色。
  师:对了,瓷器能反光,所以是五光十色。再走到工艺品那儿,是什么?
  生:(犹豫地)五光十色。
  师:对呀,它也会反光。大家过节时会穿各种各样的衣服,那是什么?
  生:五颜六色。
  师:那天安门广场上的节日焰火是什么?
  生:五光十色。
  师:冬天松花江畔的冰灯、中央大街晚上的霓虹灯?
  生:五光十色。
  师:可以说你们已经把这两个词完全掌握了——再看下一段,雪后大街上怎么样?大家一起读出来。(生齐读下一小节)
  师:刚才我怎么教你们读那个“咯吱”“咯吱”?再读一次。
  (学生又读一次,把“咯吱、咯吱”读得很轻)
  师:如果真的这样读……大家看(师表演脚踩薄雪,小步碎踏的样子)咯吱咯吱,那雪有多厚呀?最多一指厚。人们怕滑,迈着小碎步咯吱咯吱往前走。可是书上说,大街上的积雪有多厚呢?
  生:一尺多深。
  师:对呀,一尺多深,一步迈下去,脚陷入深深的雪中,再拔出来,难不难?
  生:难。
  师:好,下面看着我迈步的动作,读“人走在上面,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句。(师夸张地做举脚踏入深雪的动作,连迈两步,学生随着老师的迈步,把“咯吱咯吱”读得重而拖长)

                 上一页 下一页  [][][3][
   [2004-12-2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支玉恒教学实录——《第一场雪》第一种教法  摘自《语文天地网》网站。
下一篇  → 《第一场雪》教学实录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