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给家乡孩子的信》导学案
杜村学区杜村联校:赵书玲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二、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课中共研:

                第一课时
  一、简介巴金。
    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
     奉献:
     羡慕: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三、精读第一段
    1、自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书上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认真书写。
      fēng huī xiàn fèng xiàn cún kuān xī
      
  六、当堂测试:
    1、朗读课文,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读课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5、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三、精读第四段
    1、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当堂练习: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拓研: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2-03-3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临漳教育网》网站。
下一篇  →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