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最后的姿势 练习设计
《最后的姿势》单课练习
孟祥君
  
  一、拼写展示。
   1.用“——”画出黑体字正确的读音。
     (dān tān)塌 (zháo zhuó)想 (sǎn sàn)步
   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 shù(   ),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   )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 xū(    )。
  二、词语浏览。
   1.形近字组词。
    感(  )  吱(  )  释(  )
    撼(  )  枝(  )  泽(  )
   2.用恰当的词代替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
    (2)5月12日原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公无( )  地动山( )  生死( )关 血肉(  )糊
  我会用这个成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品读。
   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
    把这句话改成换一种说法,然后和原句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这句话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请你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2)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人物的连续动作。
  四、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2.“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3.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除了这篇课文以外,还有许多歌颂谭千秋老师的文章或诗歌,请你搜集一两篇(首),并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参考答案:
  一、1. tān zhuó sàn
    2.洗漱 凹陷 废墟
  二、1.感动震撼;吱声树枝;解释沼泽;
    2.(1)平时 (2)普通
    3.私 摇 攸 模;
     示例:谭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用自己的身躯救下了四个学生。
  三、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不容得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陈述句,语气平淡,原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强烈,更能表现谭千秋着急的心理。
    2.这句话从感觉、听觉、视觉这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为下文写谭千秋毫不犹豫地救四个学生埋下了伏笔。
    3.(1)动词有:拉撑护;这些动词表现了谭千秋在灾难来临时毫不犹豫地保护学生的决心和意志。
     (2)示例:我打开课本,翻到《最后的姿势》这一课,认真地朗读,细心地体会,眼前仿佛出现了谭千秋老师高大的形象。
  四、1.谭老师讲时的叙述生动逼真;谭老师讲课时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蕴含了谭千秋舍己为人的精神。
    3.这句话既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爱护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又巧妙地把谭老师的名字“千秋”两个字融入其中,表达了他的精神千秋万世流传的意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4.示例:当救援者扒出他们时/他——谭千秋/依然脊背向天/双手死搂着讲台的边/用身体撑起了一片活生生的空间/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雕塑/“千秋”师魂不变!!(节选自诗歌《写给我的同行谭千秋》)
 
   [2010-04-0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交流论坛》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