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年级上册 风筝 教学札记
穿针引线教《风筝》
作者:遂昌二中 王树英
  
  教《风筝》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对先生的解读跟学生交流。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学生的“三怕”之一。

  也许是时代相隔遥远的关系,也许是学生的现在的生活现状和当年那风起云涌的历史现实有太大的差距,先生的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与现在的新新人类的嬉皮士心态有太大的差距,于是先生的文字和现在的读者有太大的差距,于是先生的文字成了中学生学习语文“三怕”的原因,因为他们很难跨越那道鸿沟。既然无法跨越,于是他们选择放弃。

  可是一旦他们跨越了那道鸿沟,也许他们可能会喜欢鲁迅先生的文字。

  只是我们无法代替学生去跨越。

  于是我选择了跟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经历,在平等交流中企图建构起先生的文字和我们后一辈之间的桥梁。

  揣摩《风筝》的写作意图,不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于是我就选择了这个切入点。

  学生开始阅读。

  什么样的理解都有。

  内疚,自责,埋怨,忏悔,……

  我不否定他们任何一种言论,因为他们都可以在某个方面自圆其说,但又会在别的方面存在破绽,先生的文字本来就可以有多重解读。

  这个时候,因为有许多的观点呈现,于是也就有许多的不同意。这个时候就有了争鸣。这个时候教师混迹其中,穿针引线,并把自己的理解缓缓道出,自然地引导学生走近鲁迅。

  当然,这样的解读之后,学生的理解还是琐碎。

  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深入地去理解这个话题。

  这个时候,你觉得先生写《风筝》的意图?

  学生自然地流露出“在沉闷的社会里呐喊,希望青年能够起来抗争,给社会带来新鲜的血液,给中华民族带来希望的春天。”

  这个理解比我预计想要达到的效果更为理想。

  虽然比较散乱,我觉得基本达到了我希望达到的效果。也许学生自己的前后对照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2005/12/08
 
   [2006-09-22]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别让“多元解读”成为幌子  摘自《遂昌县教研室》网站。
下一篇   从《风筝》课例说开去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