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语文附件 十二生肖
戊子趣话
佚名
  
  旧历鼠年将至,关于老鼠的话题骤然升温。这一年,鼠是主角儿,自然要风光一番。
  鼠的踪迹遍及全球,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据说全世界鼠科有500多种,在哺乳动物中是第二大科。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生肖中的鼠,其实专指家鼠,也叫小耗子。由于它坐了生肖中的头一把交椅,名气甚大!有意思的是鼠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的往往是正反两面角色,关于它的神话传说、成语典故饶有兴味,让人听了心往神驰。
  古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有关鼠的神话传说,由于鼠是夜间活跃的动物,故多怪异,但读来却引人入胜:
  《抱朴子》云:“《玉策记》称:鼠寿三百岁,满一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生吉凶及千里外事也。”
  又《京房易飞侯》云:“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于庭,厥咎诛死。”以老鼠预知吉凶,是中国古代谶纬之术中很不多见的例子,这功能无疑使老鼠的身价倍增。
  神话传说中的鼠类常有与人为友、行善积德的一面。鼠能知凶吉,因而时有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义举。
  《广异记》云:“崔怀嶷,其宅有鼠数百头于庭中,两足行,口中作呱呱声,家人无少长尽出观。其屋轰然而塌坏。”
  《稽神录》亦云:“龙武统军柴再用常在厅事凭几独坐,忽有一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手而立,如欲拜揖之状。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起逐之,鼠乃去。而厅屋梁折,所坐床几尽压麋碎。”这类传说,是老鼠故事中很值得称道的篇章。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过一篇有名的寓言《永州之鼠》,写了当地两个人,由于对鼠一爱一憎,前后同居一个房子,而屋里的老鼠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苏东坡也写过一篇《黠鼠赋》,说他一天夜半读书,忽闻有咬东西的吱吱声,忙叫书童取烛火照看,发现叫声来自一只袋子中,翻开一看却是一只死鼠,正惊讶间,老鼠落地飞快地逃走了。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一个黠字,画龙点睛般地刻画了老鼠狡猾的特性。

  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如从那时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王充没有讲这十二种动物排列顺序的因由。人们感觉不解的是为什么小小的老鼠却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呢?

  民间流传着种种有趣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是:牛生就憨厚老实,整天只知干活,从不会偷懒耍奸,也从无怨言。一天,轩辕黄帝通知了十二种动物,分配执管人间的生肖。可是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一时未定,只好规定以赛跑决先后。牛天天劳作,脚下功夫好,又有耐力,跑起来一路领先。其他动物争先恐后,各不相让。老鼠腿虽短小,但身轻灵活,紧紧跟在牛的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快到终点了,老鼠生来狡猾,急中生智,窜上牛角,爬在牛角尖上,鼠头探在前边,争得了赛跑第一。于是,鼠就排在了十二生肖之首。但是,鼠的这个第一来得不光彩,是靠投机取巧骗得的,很不体面。自此,鼠不好意思再见到牛,也怕人们笑话它,所以常在夜间出没。
  还有一种“鼠咬天开”的传说:远古时代,天地间一片混沌之气。老鼠从子时开始,不停地咬并发出吱吱之声,直到天亮才停,如此日积月累,混沌之气终于被老鼠咬破,昏暗散去,人间一片光明。鼠立下了打开天体的功劳,天地生成于子时,所以子时就属鼠了。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讲了这个传说:“天开于子(子时),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这也是老鼠居子位的传说之一。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这个说法似乎有一些道理。

  老鼠除耗子的俗称外,还有子神、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别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虽然将鼠尊为十二生肖之首, 但国人对老鼠却没有什么好感,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们为什么恨鼠呢?不需要引经据典,用常识就可解释——鼠类干过不少有损于人类利益的事:偷吃粮食,咬坏衣物,破坏堤坝,传播疾病等等,不一而足。据统计,一只鼠一年可吃掉12公斤粮食,排粪2.5万粒,糟蹋粮食超过40公斤。此外,老鼠还是传染病的媒介,如斑疹伤寒、出血热、痢疾、鼠疫等,居然有三十多种。其中以鼠疫最为可怕,据有关文献统计,历史上人类死于鼠疫的人数已超过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无怪乎人们称鼠疫为“黑色妖魔”了。
  粮食是引来人与鼠对立情绪的关键因素,但又是人们敬鼠、畏鼠的原因,流露出人们面对这一生殖力极强的动物的几许无奈。广西部分彝族同胞以农历腊月初一为“耗子节”,贵州毛南族于是日则为“送鼠节”,反映了古代靠天吃饭的艰辛。至于有历史传统的“照虚耗”(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浙南地区的“打老鼠眼”,青海地区的“蒸瞎老鼠”以及某些地区的“撒灰囤儿”的习俗,又是人们恨鼠的证明。

  在中国古代,还曾奉鼠为子神。因鼠是繁殖力极强的动物,对于存有多子多福生育观的古人来说,也是种寄托,因此把子(鼠)视为子孙繁盛的象征,而把鼠尊奉为子神。
  鼠还以虚日鼠之名被列入传统的28星宿君行列,现今山西晋城市玉皇庙里还收藏有一尊元代虚日鼠塑像:长发披肩,眉清目秀,姿态雍容,俨然是一位贵妇人的容貌,在其右手上捧持的一圆雕呈蹲伏状的老鼠,标明神像的身份。它是我国元代艺术大师刘銮塑造的。刘銮,又名刘蓝、刘元,是宋末元初人。元初,忽必烈令尼泊尔大雕塑家阿尼哥监修元大都护国寺,刘銮参与了这一修建工程,在艺术创造实践中,他借鉴了古希腊雕塑艺术,并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结合起来,成为当时有名的艺术大师,使我国的雕塑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上了一个台阶。
  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可恨又可爱。在民间,常常是家具、建筑的装饰纹样,还多在雕刻艺术品、剪纸窗花等工艺作品中可以看到鼠的形象。
  历代民俗钱币中,鼠的形象也经常跃然其上,以宋元时期的居多。如镂空钱中,有老鼠偷油的作品,老鼠偷油是京津一带颇为流行的传说,童谣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枚镂空钱就是刻画了老鼠偷油的这个瞬间,极为生动传神。

  民俗钱中还有以老鼠为主角的生肖钱,星官品种稍多,其它品种数量较少。
  宋元时期的带挂花钱中,有一种是子鼠生肖星官的,铸造精美,老鼠形象写实。
  在各地博物馆艺术藏品中,与鼠相关的文物不算少,表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雕塑鼠俑、雕刻鼠图、剪纸鼠图及圆雕鼠等,描绘的内容大多是塑造、描绘鼠生肖及鼠偷吃粮食和瓜果等农作物的形象。民间还有大量的有关老鼠题材的剪纸、窗花、年画等,
  不过最为旧时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日期不一,都在春节前后。有关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傧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旧时还流行用手帕折叠为鼠的游戏,也有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幼时儿童的宠物。

  老鼠嫁女在民俗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更呈多采:民间文学方面,有关鼠婚故事、歌谣遍布全国。民间艺术方面,以老鼠送嫁为题材的年画、剪纸、刺绣、泥塑、蜡染、窗花等是吉祥图案的保留项目。“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虽然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全国许多地方有老鼠成亲日,如苏南在夏历正月初一,陕西在正月初九,河南在正月十六,湖南在二月初四,四川在岁末除夕等,届时人们炒芝麻糖、爆秫米花,以此作为老鼠成亲的喜糖,或敲响锅盖、簸箕之类,为老鼠催妆;又忌做针线,怕扎烂鼠窝,晚上忌点灯,怕惊动鼠女的花轿;置食物(糖果、糕饼、米花、年馍等)于暗处或鼠道上,供其食用。此外,有些地方还用老鼠嫁女日的风俗行事作为祝子巫术。如陕西千阳民间以正月十五为老鼠嫁女日,是日家家都做老鼠馍。俗信当年过门的新媳妇吃了老鼠馍的鼠尾巴,便可怀孕;隔窗把老鼠馍扔进新媳妇房中,“老鼠”仰面朝天为生男之兆,反之为生女之兆。河南民间传说,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俗语有“初七娶,十七嫁,二十七添娃娃”,故上述三天要吃饺子。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可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这一出“老鼠嫁女”原来是悲剧,何来喜庆?

  除了老“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各地有关老鼠的民俗也有很多
  汉族农历中有鼠日,在正月二十五。在浙江南部—带,这一天被看作‘打老鼠眼”的日子。家家户户在屋里撒黑豆打老鼠眼,据说可以除鼠患。
  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将小初夜看作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都把面饼放在暗处,并插上花;禁止舂米、磨面,还不准小孩喧哗,说是这一天惊动了老鼠,老鼠就一年跟你捣乱。
  青海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瞎老鼠,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献于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但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本年丰收。
  东北地区朝鲜族有“熏鼠火”。农历正月初一,孩子们在田梗上撤下稻草,然后将草点燃。根据火势的大小预卜当年收成的丰歉。
  旧时上海一带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称为“老鼠落空”。传说见者大不吉利,非病即灾,须设法禳解,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谓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饭,食后使可除去晦气。
  上海祟明一带又有“老鼠数钱”的风俗。说是老鼠深夜或天晓时吱吱叫,象数铜钱的声音。人们认为此是恶声,预兆着要出祸事,故逢事须小心,最好烧香求菩萨保佑。
  在中国的成语世界中,有关鼠的条目有100多条,大部分是贬义。常用的有:贼眉鼠眼,胆小如鼠,抱头鼠窜,过街老鼠,鼠目寸光,投鼠忌器,獐头鼠目,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几乎没有一句好词,最客气的算是一句无名鼠辈,也不怎么样。
  老鼠也多次荣登生肖邮票,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中国人最早发行生肖邮票是台湾省1968年发行的第一轮生肖邮票。但图案设计是松鼠不是老鼠,感觉差强人意。但让人称妙的是,它是迄今为止生肖邮票中唯一一张四票成图的邮票,票图中的松鼠,四鼠盘坐对拜,祥和喜庆。
  大陆最早的《甲子年》鼠年邮票是1984年1月5日发行的,票图中的老鼠的设计作者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漫画家詹同,他以略带装饰性的漫画手法塑造了一个稚气灵巧的老鼠形象。1996年二轮生肖邮票“丙子年”鼠年邮票系画家吕胜中创作设计,一套二枚,票图上形象地表现出了“鼠”在民间传说中的可爱。集邮爱好者期望三轮生肖鼠票《戊子年》特种邮票,突破鼠票设计的难度,设计出集邮人喜欢的充满新年吉祥喜庆气氛浓烈的最佳邮票!

  在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在《诗经》中早见,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等。唐代曹邺的《官仓鼠》以鼠喻贪污之官吏,有《硕鼠》遗意。唐代王度的《古镜记》写鼠妖为魅,开后世鼠婚故事之先河。《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至八十三回,写无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是鼠婚故事的发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阿纤》一篇,写人鼠恋爱,生动传神!清传奇《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既是鼠窃狗偷之徒,又是杀人凶手。但以鼠为绰号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都是坏人,《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属一百单八将中的人物;《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五鼠”,更是结拜的侠义之士,受到读者的喜爱。
  鼠就是这样一种小生灵,做了那么多的“坏事”,本应“严惩不贷”。可看到它那鬼精鬼精的小模样,你还不由得会产生几分喜爱。到底是人的情感复杂,还是鼠的行为复杂,真是说也说不清楚!

   [2011-08-1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则 · 下一则 · 齐白石画中的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