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语文附件 语文小常识 词汇 专题:相近字辨析
“非典”名称不恰当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刘汝燮
  
  当前,科学家已查明,正在向人类肆虐的SARS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SARS是外文原名,我国的完整译名为“非典型肺炎”,而且已当前,科学家已查明,正在向人类肆虐的SARS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SARS是外文原名,我国的完整译名为“非典型肺炎”,而且已儿手约定俗成地简化为“非典”。用“非典”来称呼“SARS”,实在别扭,可谓驴唇驴不对马嘴,并且已经引出了笑话。

  1.“非典型肺炎”这个词组,其词干是“肺炎”,“非典型”修饰“肺炎”的定语。现在把词干抛开,只留下定语,就好比一棵人造的假树,光有枝叶而没有树干(树茎)。那能叫树吗?它还是树吗?他还像树吗?那枝叶何生、何长、何靠、何依?真是“干之不存,枝叶焉附?”可以说,脱离了“肺炎”,“非典”就无任何意义了。这就表明,“肺炎”(树干)可独立存在和应用,而“非典”(枝叶)却不能脱离“肺炎”而独立生存或应用。

  2.再把“非典型肺炎”拆开来分析,只有“肺炎”才是疾病,才是名词,才是主体;“非典型”是修饰“肺炎炎”的形容词,是“配角”。让“非典”取代“非典型肺炎”就是暄宾夺主了。

  3.《中国青年报》2003年4月25日,有一篇《不要将恐慌扩大化》。该文末尾号召:“只有我们团结一心、全力以赴、科学对待、科学防‘典’,非典’才能望而却步/’在这“科学防‘典”’中,作者、编者又进一步把“非典”简化为“典”,就更让人莫名其了妙“典”有“典型”、“典范”、“典雅”、“章举”等义,它们大多属褒义;如用作贬义,则须前缀“非”等否定词。对于“典”、‘典型”等,惟恐其不多,怎么还要“防”着它们呢?尽管把“典”加了引号,仍是不通、不通、又不通!因为任何人都决不会把“典”理解为“非典”的。这犹如“正号”与‘“负号”不能相互替代一样,“否定”是决不能用“肯定”代替的。用“典”取代“非典”,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4.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4月29日报道,《四川平息加碘食盐抢购》。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的抢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抢购?是因为有‘旧硼加碘食盐可以预防非典”的流言。经过盐务管理当局澄清,一场来势凶猛的食盐抢购风潮己得到平息本来,“典”与“栅’风马牛不相及,此“典”岂可与彼“碘”相混!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古时有人把“琵琶”与“批把”混用,于是有个文人用打油诗讽道:“‘琵琶’不是此‘批把’,笑坏长安数万家,倘使‘琵琶’能结果,满园萧管(满城锣鼓)尽开花。”(一时查不到出处,仅凭记忆.难免有误)

  5.现在报刊上又进一步把“字典”简化为“非”。如《生活文摘报》2003年5月24日有《夏季防“非”五大要律》,《报刊文摘》2O03年5月14日有《”抗非”政令为何畅通无阻》;《春城晚报》二0 0 3年5月17日有《要买“防非”用品先得经理批条入5月18日有《酒后驾车冲卡撞飞“防非”民警入同日还有《防“非”不力撤职开除》;《经济日报》2003年5月9日有《大山深处的“防非”勇士》;云南《文摘周刊》2 0 0 3年5月ZI日有《抗“非”多少歌》。查《现代汉语词典),“非”是否定词,有“错误(不对)”;“不合于”:“不以为然(反对冷责备)”;“不是”;“必须(特俗)”;“不好”等词义。但对照上述报刊所用的“非”,却似乎都不搭界。
  上述报刊对“非”的用法,又会与“农转非”、“扫黄打非”的“非相混,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但“扫黄打非”中的“非”指非法(不合于法)”,含贬义,对它打击是对的、应该的。而“非”中的“非”,因为有,“农”与之相对,“非”的含义也明确,不致误。而“防治非典”中的“非”,是作副词用的否定词,是中性词,不褒不贬,且不是病毒或疾病名称,因此就不应该“抗”、“防”和“打击”它。正因为此“非”不是彼“非”,故不能一概“打击”。因此,把“防治和抗击非典型肺炎”说成是“防非”或“打非”都是不恰当的。

  6.SARS这个杀人恶魔,其名称应体现其狰狞面目,让人一看就憎恨,并有所警觉。但“非典”则似乎令人可爱。据《大河报》报道,浙江宁波市中心解放南路,日前开了一家服装店,店名竟叫“非典型”,这真是一个黑色幽默。业主之所以这样取名,除了赶时髦、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外,还看中了它的温馨亲和吧。趟是“撒”,他还会用它做店名吗?由这家店名看出,“非典”这个名称非但不可憎,反而觉得可爱可亲。从这个角度看,“非典”名称也得改。S A R S叫“非典”,不但没有揭露其凶恶的本质,反而给它遮了丑、藏了羞;等于美化它、便宜它了。“非典”这个名称的最大缺点是不能从字面上一眼看出它是一种病毒或疾病,不知道它是一个坏东西,一种恶魔。以上3、4、5、6的问题及其引发的误会或闹的笑话都是非典”惹的祸。由“非典”——“典”——“碘”;或由“非典”——“非”这样的“爱屋及乌”,有害无益,应该摈弃。

  为此,建议弃用“非典”这个既不恰当、不准确,又不形象直观,且又非驴非马、不好理解,甚至易引起误解的生造词。解决的办法最好仍照WTO那样,直接采用原文SARS,与国际一致,方便联络、沟通和交流。也可把它译为“撒死”,意即“撒播死亡(神)的病毒”,这是音译兼意译。也可音译为“萨斯(思、司)”,还可改改称为“冠毒肺炎”或“冠肺炎”、“毒肺炎”,并可进一步简称为“冠炎”、“冠毒”、“毒冠”、“冠肺”、“毒炎”。……以上这些叫法,无论哪一个,都比“非典”好若干倍。请比较和体会吧,结论自明。

  孔子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应该去掉“非典”这个不当的呼叫,把它正名为“SARS”或“撒死”、“萨司”、“冠毒”、“冠炎”……。虽然“非典”己用了两三个月,几近约定俗成了,但还不像“恢复疲劳”、“邮编”(应该叫“邮码”)那样根深蒂固,还不是“无可挽回花落去”,还不是无可救药,现在改还来得及。只要说明道理,各方和群众都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改过来的。用了几十年的“候补党员”都可以改为“预备党员”,把用了才几十天的、不伦不类的“非典”正名为S A RS或“撒死”,何难之有?有何不可?毛泽东的《长征》诗,原来用了两个“浪”字,一位党外人士提出建议,他就把“金沙浪拍”改为“金沙水拍”。这些就都是成功的范例。
  大胆地改吧,迅速地改吧,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5-01-08]
   

上一则 · “常盛不衰”与“长盛不衰” 下一则 · “凤毛麟角”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