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解读技能
“细读文本”打开语文教学这扇明亮的窗户
作者:佚名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这种创造基于文本本身。《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教师不去细读文本,又何以有自己的感受?教师没有自己的感受,又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材中的课程内容是大于教材的,语文课上教什么完全是由老师细读文本来确定的,那么在《快活的小河》这节课中,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从主题方面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快活的小河》在课文第一句话就写到“一条小河,唱着歌儿,流呀流呀,多快活呀!”教学之初冯老师就引导孩子把这种快活的感情读出来,而这种快活是小河流过了美丽的田野、流过了绿色的草地、流过安逸的树林、流过了安静的花丛。它是一种浅显、外露的快活,通过细读文本我们看到最后小河跌倒了,它是在朋友的鼓励和向朋友学习之中发现了勇敢、坚强带给它的快活,最后课文并没有写这时小河的快活是它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敢于面对困难所带给它的勇敢坚强的快活,所以在课文的最后冯老师用了这样一段话:“以前,当小河流过田野、草地、树木、花丛时,在这种平静的生活中,他是一条快乐的小河。现在,当小河经历了大山的锤炼,从泉水和瀑布两位好朋友身上学到了坚强和勇敢,他感受到成长带给他的快乐。此时,它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是一条——快活的小河。”虽然在这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体会不到这层深刻的含义,但是通过教师的这种结束语的设计,这种复它式的朗读把这种情感渗透给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另一种快活。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就感受到,细读文本对上好语文课是非常关键的。其实我们学年的这两堂课,不光是两位老师上课而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集体智慧的结晶,比如说许蓓老师上的这堂《徐悲鸿画马》,我们就考虑有多种导入的方式,备课时我们的设计有从开头导入,有从结尾导入,也有首尾呼应进出课文的导入方式,而最后我们决定从中间抓住“功到自然成”这一关键语句,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的这种导入方式。大家通过细读文本觉得这一节课从结构上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自以为是地抓住一句话,两个词,片言只语,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于是在备课时我们注重了结构的安排,也就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许老师在教学《徐悲鸿画马》一课时,每一次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后都会扣回到“功倒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一中心上。这种变叙式的结构设计,使学生潜移默化理解了“功到自然成”的含义。像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在上一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也曾经使用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而在课的最后,许老师并没有就课讲课,她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能力作业:“同学们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像徐悲鸿一样,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给大家留一份家庭作业,请大家把徐悲鸿这幅《奔马图》介绍给家人,相信经过你们的努力一定会介绍得非常形象、生动。因为功到自然成。”我觉得,在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这种精神,而老师的这种设计,目的更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至用,我们认为有的学生可以把介绍《奔马图》的这段话流利地读给家长,有的学生也许会熟练的背诵给家长听,这样使他们更能体会到只要下功夫“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也正是因为对文本的细读,所以才有了这样有梯度的教学。通过这样的集体研究,我们更感受到细读文本的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细读文本”更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3-07]
 
上一篇   解读教材要“四读”  摘自《刘阳的博客》新浪博客
下一篇   依托教材 放飞想象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