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教学技能 结课技能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
作者:杨文华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开头要扣人心弦,中间要环环相扣,结尾更要精心设计,做到课尽意味长。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收尾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堂课的效果。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往往我们在语文课结尾时较多的用语是“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揭示了……反映、说明了……”等,显得迁强、生硬。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课结尾谈几点体会。
  一、激情升华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需要教师用丰富的感情和知识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如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教《长歌行》一文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师:是啊,春花虽好开三月,秋冬却有六个月,少年青春十几年,一去不返难再获。诗人要告诉我们……(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春去会春回,青春却难再;抓住现在,就抓住了青春;失去现在,就失去了一生。这个道理就是……(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接着出示名言: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结尾,学生不仅积累了名言,洗涤了灵魂,情感得以升华,而且感到回味无穷。可见,讲读一篇课文,就跟写作一样,要“凤头豹尾”。
  二、巧设悬念回顾课文
  大凡高明的作家,常会在文章中设置悬念,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在结尾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引起学生对一节课或者课文内容的回味、思索。我在《凡卡》一课快要结束时总结:凡卡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他多么渴望爷爷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生活,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爷爷会来接他吗?爷爷能来接他吗?通过这样一问,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意图的思索、探究,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发散激思引导想象鼓励创新
  我们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想象能力不应忽视,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语文课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时围绕一个中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拓展思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便提示学生回忆学过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说:“同学们应该还记得送总理的动人场面吧!为什么总理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同学们今天就可以找到答案。总理的感人事迹少吗?我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对敬爱的周总理说几句心里话呢?”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有的说:周总理您平易近人,热爱人民,有一次……;有的说:周总理您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
  四、延伸激趣
  众所周知,语文科覆盖较广,涵盖人文、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教学停留于表面,学生所知便甚少,较难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能因文制宜、注重学生和课本,适当链接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将相和》一文,结束时我布置同学们以4—8人为一小组排演课文剧。同学们兴趣极浓,通过查阅资料、精心编排、激情表演,对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悟,不但激起了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力也得以培养。
  总之,结尾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一个教师都可在不同的文章中演绎精彩。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入入胜。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定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2-07]
 
上一篇   对语文课堂结尾的一点思考  摘自《心雨学科网》网站
下一篇   浅谈课堂结尾艺术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